让葫芦丝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研讨(主讲:陈享乐)
(2012-06-24 21:32: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A4项目评价 |
葫芦丝,音色柔美、亮丽、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优秀乐器之一。其源于云南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德宏、临沧地区,近年来通过葫芦丝演奏者及制作者们对葫芦丝的进一步改良和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我是千石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近年来,千石小学正在谈论乐器进课堂的问题,我非常高兴。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它能使我校的特色教育更上一层楼。一直以来,我以传播民族音乐为己任,便向校长推荐了葫芦丝这种乐器。我坚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一定能在我们的音乐课堂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我校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国学教育,民族乐器进入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正好与其不谋而和,相得益彰。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对于葫芦丝演奏和性能的研究以及在一线教学的体会。
一、葫芦丝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的优势
1、葫芦丝自身的优秀资源
(1)外形结构独特,本身就是一件精美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2)音色优美、祥和、富有诗意,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听到葫芦丝的演奏,往往会在脑海中想像出月光下的凤尾竹斑驳的剪影,或者大山里傣家姑娘跳孔雀舞的倩影。
(3)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乐器,有着它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通过媒介的介绍以及专业民族乐队的演出,葫芦丝在世界的舞台上也焕发了迷人的色彩。
2、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需要
3、学生本身的需求和愿望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高速发展。掌握一门或多门乐器演奏技能也越来越成为当代孩子们的需要,其重要性在于能够愉悦身心、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自信、培养交往能力等。
4、容易掌握的演奏技能和较短的学习周期
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技巧简练,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葫芦丝的学习周期相对较短,根据教学的密度,安排一年或者二年,只要教学得法,就一定会让学生愉快的掌握这种乐器,能演奏出多首难度不等的乐曲。
二、葫芦丝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自己必须喜欢葫芦丝并善于研究学习
如果教师自己不喜欢葫芦丝、完全不会吹奏,自然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欢迎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于也来进入我们的课堂学习演奏。根据我的经验,老师们学习葫芦丝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要点,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就能吹奏出不错的音调。现在网络资源也日渐丰富,自学比较方便,可在网上学习葫芦丝演奏的相关知识或在线欣赏。
学校领导和家长是否支持音乐教师的这一项特色教学活动,是能否将葫芦丝引入音乐课堂的关键。我校领导一向是支持特色教育的,家长的支持就显的格外重要,尤其是家长是否愿意出资给孩子购买乐器很重要。笔者觉得只要给家长们说明学习葫芦丝带给孩子的收获,以及我校是免费进行无偿教授该乐器,家长一定会支持的。
(1)音准、音色要好。同一批葫芦丝音色、音准、调性必须统一。
(2)耐吹性要好。对于学生练习的葫芦丝,在保证音质的情况下,要经得起学生不规则气息的长期“锻炼”而不走音。
4、关于课时安排问题
我校只在音乐课上安排葫芦丝集体学习,尽量不和其它课程发生冲突。目前是每周两节音乐课,其中一节学习课标规定内容,一节学习演奏葫芦丝,也就是实行校本课程安排学习。
希望葫芦丝这种优秀的中国民族乐器能够顺利引进我们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