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构高效课堂》读后感——金武

(2019-06-25 21:43:44)
分类: A3-B8-C9项目实施教师阅读

《重构高效课堂》读后感

2001年新课程实施、2011年再次修订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效课堂、有效课堂等思想渐入人心,其实操技术日趋丰富,而我才明白我们天天挂着嘴边的“因材施教”、“教是为了不教”、“教无定法”、“教学相长”在这本书中无比肯定,也是以此来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论,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它只所以能成为高效,是它把这些理论真实的体现的活生生的课堂中,让理念有效、易操作的落实在老师和学生的身上。

平时还在一直在重构的并非高效课堂的技术,而是对高效课堂的认知,以及基于这些认知对技术进行一些或许比较重要的调整。当然,这些技术调整给很多学校和老师带去了信心和力量:原来高效课堂不是遥不可及,原来高效课堂如此简单。高效课堂既然是基于课堂现状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学力成长,因此《重构高效课堂》书中提出与其说高效课堂走的是一条颠覆之路,从理念到行动的颠覆之路,在做回归,做减法。将有关教育和教学多余的东西剪掉,比如功利。我们将与人无关的东西尽量去掉,将“以人为本”落实到每一处。

课堂是学生的社会,课堂是教师的生活;“玩”就是人性,好的课堂就要顺应学生的人性,要让学生体验“玩”的感觉,能让学生“玩”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喜欢。教学要处理好两组关系,即“讲”和“教”、“听”和“学”的关系,传统课堂上老师的“讲”不等于“教”,学生的“听”不等于学,老师的“教”要构建学生的学习建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学生,需要重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为主体、学情为主导、教师做助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全面呈现学生主体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规划能力;高效课堂要采用“五步三查”的课堂教学流程,“五步”即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三查”即三次学情调查。

我阅读了陈老师的《重构高效课堂》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并促进了我对课堂实践教学的反思。重构高效课堂,并非空穴来风,它有利于解决并发现课堂实践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学生学力。一是反思课堂实践,总结课堂教学问题。教学完美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生成资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生成的,往往学生只是循着教师的教学设计完成课堂学习。课堂预设太完美,缺乏学生的生成资源,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碰撞很少,在这样的氛围中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就失去了课堂的魅力。

二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把握不够到位。如:教师在课堂中一些概念的提出不恰当,时机的把握有欠火候,在关键地方引导不够合适,而这些要点在学生的知识储备里是没有的,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人为障碍。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而今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下放话语权。如:个别习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演示,指导学生设计。在科学说理题、解答题中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里,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这就需要我们重视高效课堂的建构。通过反思促进实践,重构高效课堂,改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乌牛二中    金武

                                          2019年6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