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构高效课堂》读后感——胡广进

(2019-06-25 21:40:48)
分类: A3-B8-C9项目实施教师阅读

《重构高效课堂》读后感

——胡广进

我阅读了陈立老师的《重构高效课堂》一书,读后感到真是受益匪浅,并促进了我对课堂实践教学的反思。重构高效课堂,并非空穴来风,它有利于解决并发现课堂实践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反思课堂实践,总结课堂教学问题

第一,教学完美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生成资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生成的,往往学生只是循着教师的教学设计完成课堂学习。课堂预设太完美,缺乏学生的生成资源,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碰撞很少,在这样的氛围中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就失去了课堂的魅力。

第二,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把握不够到位。如:教师在课堂中一些概念的提出不恰当,时机的把握有欠火候,而这些词语在学生的知识储备里是没有的,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人为障碍。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二、重构高效课堂的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三、重构高效课堂的实施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在实践中发挥教育机智。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下放话语权。如:可以在每一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指导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请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这就需要我们重视高效课堂的建构。通过反思促进实践,重构高效课堂,改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