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1日

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鳌江镇七色花幼儿园
项目名称 |
中班段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
|
活动时间 |
2025.6.4 |
活动地点 |
中一班 |
|
活动主题 |
《空气在哪里》 |
主讲(主持)人 |
陈丽君 |
|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
中班段全体教师 |
申请学时 |
主讲2学时 其他1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活动内容:《空气在哪里》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特性,知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 2.通过实验操作与游戏,探索空气的流动性和力量,提升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 3.对空气现象产生兴趣,萌发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 。 二、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吸管、密封小药瓶、漏斗、纸杯、纸巾、水盆、气球、矿泉水瓶(底部打孔)、空塑料瓶、剪刀、黏土、羽毛、轻卡纸、小风车、电扇。 - 记录材料:记录表、彩笔。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操作经验。 3.环境准备:将教室划分成实验操作区、记录区。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1.教师神秘地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一直在我们身边,大家猜猜它是谁?”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播放一段风吹动树叶、风车转动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视频里的树叶和风车为什么会动?和我们要找的神秘朋友有关系吗?”从而引出活动主题——空气。 (二)实验探索,感知空气 1.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师示范操作:拿起一个透明塑料袋,在空中随意兜几下,然后扎紧袋口,让幼儿观察塑料袋变得鼓鼓的。提问:“塑料袋为什么鼓起来了?里面有什么?”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分发材料,让幼儿自己用塑料袋兜空气,感受空气充满袋子的过程,然后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2.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教师演示“纸巾不湿”实验:将一张纸巾塞进纸杯底部,倒扣着垂直放入水盆中,再拿出来,展示纸巾没有湿。提问:“为什么纸巾没有湿?是什么保护了它?”引发幼儿思考。 -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弄湿衣服。实验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原因,教师总结是空气占据了纸杯的空间,水进不去,所以纸巾没有湿。 3.探索空气的流动性 教师拿出羽毛、轻卡纸、小风车和电扇,打开电扇,让幼儿观察物品在气流作用下的飘动和转动,提问:“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动?”引导幼儿认识到空气是流动的。 请幼儿自己用嘴吹气,吹动羽毛、轻卡纸,进一步感受空气的流动,并且尝试用不同的力气吹气,观察物品移动的距离和速度,发现力气越大,空气流动越快,物品移动越远、越快。
1.“气球火箭”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将一根长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两端固定在教室两边,然后把气球吹起来,用手捏住气球口,将气球粘在吸管上,松开手,让气球沿着绳子飞出去。 -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一比谁的“气球火箭”飞得远。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感受空气的力量。 2.“空气吹球”比赛 在桌子上摆放几个小纸杯,间隔一定距离,在第一个纸杯里放一个乒乓球。幼儿站在桌子一端,用嘴吹气,尝试将乒乓球吹到下一个纸杯里,依次类推,看谁能最快将乒乓球吹到最后一个纸杯。 - 组织幼儿分组比赛,在比赛中感受空气吹动乒乓球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空气的力量。 (四)记录与分享 1.教师发放记录表,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记录自己在实验和游戏中的发现。例如,用画塑料袋鼓起来表示发现空气的存在,用画飘动的羽毛表示空气会流动等。 2.幼儿完成记录后,邀请几位幼儿到前面展示自己的记录表,并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幼儿梳理总结关于空气的知识。 (五)活动总结
|
|||
签到栏 |
(可附页)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发生两周内,校本研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