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活动目标
1.听赏儿歌,理解儿歌情节,丰富相关词汇。
2.
尝试用方言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感受小朋友和外婆之间浓浓的亲情。
活动准备
1.有去过外婆的家乡的经历,了解外婆家的方言特点。
2.儿歌图片、节奏图谱。
3.幼儿操作材料第1册第18—19页“外婆桥”。
4.挂图3号。
活动过程
一、我去外婆家
1.幼儿谈论自己的外婆以及去外婆家的经历。
2.教师:你外婆家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3.教师:有位小朋友也要去外婆家,在外婆家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摇到外婆桥
1.教师先用普通话念诵一遍儿歌或播放音频《外婆桥》,幼儿倾听。
2.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你觉得哪里比较有趣?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挂图3号。
4.教师: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去外婆家的?在外婆家吃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
5.教师分句念诵儿歌。
6.欣赏儿歌第1句,了解小朋友是如何去外婆家的。
师:小朋友是怎么去外婆家的?你坐过船吗?坐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什么方式会产生摇啊摇的感觉?(引导幼儿学习词汇:摇。)小朋友摇着船,来到了什么地方?外婆看到小朋友后心情怎么样?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三、欣赏儿歌第2句,了解外婆是如何招待小朋友的。
1.教师:外婆请小朋友吃什么?小朋友吃糖果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欣赏儿歌第3句,了解外婆烧制的鱼。
3.教师:听了这句歌谣,你觉得外婆烧的鱼是什么样的?吃起来味道怎么样?什么叫“豁虎跳”?你吃到好吃的东西会有什么表现?
4.欣赏儿歌第4句,感受儿歌的新奇。
5.教师:鱼儿是怎么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引导幼儿表现鱼儿跳的动作。)
三、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1.结合幼儿操作材料第1册第18—19页“外婆桥”,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
2.教师:这首儿歌你觉得怎么念可以变得更有趣呢?请你们来试一试。(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各种节奏念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特点。)
3.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看着节奏图谱念儿歌。
四、我用方言念儿歌
1.幼儿尝试用方言念儿歌,感受外婆家乡的地方韵味。
2.教师:现在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