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方法 让幼儿自主学数学
(2011-11-18 18:31:23)
标签:
钟管幼儿园小班教研组杂谈 |
分类: 论文 |
利用多种方法
作者:付丽霞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
数学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是刺激婴幼儿大脑神经元发展的最佳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数学教学内容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体现出来的终身教育理念和以幼儿可持续发展发展为本的教育追求,使我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行式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 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需要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从重教转向重学,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
精心设计的轻松的数学环境能使幼儿受到启迪和教育。合理地综合运用各种环境的创设来为幼儿数学教育服务。在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方面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一些可操作的材料和墙面、地面、区角的环境创设。
硬环境:我园充分利用户外走廊与阳台等场所创设幼儿学数学环境,把幼儿周围的所有环境都充分利用起来,让幼儿走到哪都能接收到有关数学的信息,让其视觉受到多种刺激。如在地画出各种“图形”“ 迷宫”“ 格子”“10的分成”等等让幼儿自由地游戏,发展幼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室里老师们根据教学进度、幼儿特征布置墙面数学角内容,例如:当我们学到认识各种图形时可在平滑的瓷砖上将各种几何图形拼贴成一些可变换的图案,让幼儿观察操作。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如让幼儿在感知梯形与其它图形的转换时,如果老师单纯让幼儿摆弄,幼儿往往觉得很枯燥而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于是我将教学活动在游戏 “找朋友”中进行。在游戏前,我发给每个幼儿一大堆图形卡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交代游戏规则:让幼儿找到与自己图形拼起来是梯形的小朋友手拉手,并由教师进行检查并给找得不对的给予纠正,然后让幼儿互换图形卡片,游戏重新开始,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我园开展数学活动时根据游戏的性质把它分为个别游戏、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三种类型,来开展活动。在开展个别游戏中,教师们以旁观者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较宽松的条件下确定玩法,自定规则,积累感性经验。如:小班幼儿给小动物“喂饼干”游戏,他们可以根据饼干形状、大小来喂;也可以根据颜色来喂,在与材料的直接接触中,学习了多角度分类方法。
在开展小组游戏中,教师按照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投放含有数学因素的游戏材料,以参与者身份进行间接指导,让幼儿分组体验某一方面的数学知识,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积累感性经验。同时老师还
3、在动手操作,增加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而幼儿思维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往往不如其他学科为幼儿所喜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因此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首先应从外部形式的活动——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构建立起初步的数学概念。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意义重大,它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同时,操作材料是幼儿的操作对象,是活动的媒介物,因此,要提供给每个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特别是一些有多种方法解决的内容,材料要充分。如让幼儿在学习二等分的基础上,采用自觉的方式,让幼儿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长方形四等分用多种方法来分。如果仅向每个幼儿提供一张长方形的纸,那么每个幼儿只能得出一种方法,如果给幼儿十张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的纸,幼儿通过操作得出的结论就不止一种,而有好几种。另外,在向幼儿提供材料时应让材料具有多效性,来体现数学概念的一切特征,以便让幼儿全面认识材料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操作结果。比如:让幼儿在二等分时,幼儿也许只会两头对折从中间剪开,如向幼儿提供的是既有长度双有宽度的材料,幼儿就能从宽度的中间一分为二,同样是二等分,后者使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取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要的教育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符合数学知识的抽象特征、幼儿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又适于幼儿好动的天性,能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利用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逻辑性的发展。引导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自立学习。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应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获取和巩固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激励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回归生活,我们会发现数学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例如,每天早晨起床,我们总要先看一下表,计算一下上班时间;当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总要先查看一下地图;为什么有的人叙述一件事时,说半天也说不明白,而有的人寥寥数语,简洁明了,这一切都与数学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后,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数学资源,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活动不会减少,而会更多。纯知识性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不尽相同,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生活中的数学更富有情感色彩,更具有实际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