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庄公大名杨子江,元朝人,祖籍陕西三原,生卒无考,其擅长“军需杂造”,所造的重炮无坚不摧。由于火炮的使用,使元军力大增,故受元顺帝恩宠,晋封为“便宜都元帅,护国进义武庄公”,这么看来其基本相当于元朝的“两弹功勋”了。其死后葬于今雁塔区东三爻村,元顺帝手谕敕修杨武庄公祠庙。祠庙和墓南北排列,今所剩面积约4900平方米,由门楼、前后殿和墓茔组成,位于东三爻村西口牌楼北一条东西走向小巷西口。
http://s10/middle/954ab5c8079eb5c4574e9&690
“爱久久·摄影”广告牌下铁门内就是杨武庄公祠庙。院内有专职护墓之人,杨姓,说自己为杨子江后裔(其实没什么奇怪的,东三爻村和其南紧邻的东三爻堡村,村中杨姓,基本都为杨子江后裔),说明来意一般不会阻扰。http://s11/middle/954ab5c84c33174862dda&690
墓祠正南有青砖砌垒门楼一座,高5米。要观门楼正面,需沿小巷向东行数十米即到。
http://s15/middle/954ab5c84c331786e3a5e&690
门楼上端镌刻“元敕修杨武庄公茔”石匾。有意思的是,在石匾右首分别提注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和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字样。看看人家道光年间的人多实诚,自己干完了活,还不忘记下前人的功。
http://s10/middle/954ab5c84c3318654fdb9&690
请教各位方家,这檐下小鱼有什么说法?今日挂个电线倒是方便的紧。
http://s15/middle/954ab5c84c3318ec5010e&690
门楼北侧。
http://s9/middle/954ab5c84c331b78a1a68&690
门楼北十米处,立有石碑一通。您没有看差,是石碑一通,护墓人说,石碑石质不好,风化的厉害,就这样先保护起来了,村支书那里有碑上文字的摹稿,想看去找就是了。来前看了资料,知道这碑上写了些什么东东,村支书也懒的找了。
碑文记述杨子江及其四个儿子战功事略及杨氏家族第15~20代家谱同宗人名。长子德盛宣授“炮手军匠征行元帅”;次子德荣宣授“炮手军匠元帅、府镇武英烈公”;三子德秀宣授“炮手军匠奥鲁元帅”;四子德茂宣授“进义样尉炮手万户府奥鲁官”。
我觉着元朝是个不吝啬官帽的朝代,就我知道的,富平宫里有个石匠叫赵信,石头刻的好就封了个“陕西行省劄副管领石匠提领”;杨家的枪炮造的好,父子5人就给了4个元帅。务实的很,是手艺人的天堂。
http://s14/middle/954ab5c84c331e16f242d&690
墓碑后就是前、后殿各三间,木式结构,方椽圆柱,硬山屋顶。1958年,两殿被西安市潏惠渠管理站借用办公,殿墙壁原杨子江及子像被粉刷覆盖。进去溜达一圈,空荡荡的,但感觉身子骨还硬朗,再挺上个十来年没什么大问题。
http://s8/middle/954ab5c84c331f1f15bd7&690
前殿叠涩出檐,塔上是这样叫的,放在殿上也不知对不?
http://s14/middle/954ab5c84c331fd5900cd&690
后殿很是可怜,不知为何被人蒙上了眼睛,独留一张嘴巴。
http://s12/middle/954ab5c84c331fda5a37b&690
穿过后殿就是杨子江的墓茔。给我的感觉就如康有为当年来时所说一样,“明杨武庄公坟,杂木丛茂”。如没有护墓人提醒,我是怎么也看不出墓茔在哪里。1960年村民开荒种地,将杨家家族墓群平除,现只存杨子江墓封土,就在那假山后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