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李潲妮老师校本教研课堂展示活动

分类: A3项目实施B6形式多样 |


三下21.《剃头大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文章主要记叙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的有趣故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的“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剪了一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和记忆。
一、 教学目标:
(一) 根据预习前测,认读“剃”“仇”等10个生字,书空识记“鬼”的字形。
(二) 默读课文,通过个人思考画关键词,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明白“我”剃头水平的糟糕,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
(三)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向他人请教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并迁移所学,理解“害人精”部分的难懂词句,在多种形式朗读中,感受童年的趣味。
二、教学过程:
(一) 趣谈“大师”,反馈预习
1.聊谈激趣,揭示课题。
(1) 畅聊导入。怎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呢?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大师吗?
(根据学生回答,图片出示:象棋大师、国画大师、魔术大师等)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也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大师,让我们一起大声念出他的封号。(板贴课题)
2.根据前测,识记字词。
(1) (出示学生预习时找的易错字“鬼”)跟老师书空,牢记笔画“撇折”“点”。
(2) (出示学生预习时找出的难读词)指名读、集体读9个“难读榜”词语:
|
(二) 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反馈预习结果,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2) 借助主要人物,整体感知,厘清文章结构:第1——6自然段写小沙和“害人精”的故事;第7——18自然段写小沙和“我”的故事。
2.巧借课题,走进“大师”。
(1) 引出“剃头大师”,走进课文:课题是《剃头大师》,文中的“剃头大师”是谁?
(2) 学生自主学习。(出示阅读小提示)
|
(3)学生汇报,集中呈现第10、12、13、16、18自然段。
3.学习方法,梳理过程。
(1) 既然“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剃头大师”,那“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呢?找到剃头的第一步。(出示第10自然段,提示方法:提取关键词)
(2) 交流关键词语。(课件演示:红色横线画出“嚓嚓两剪刀”,板贴思维框架图、“嚓嚓两剪刀”,并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关键词语)
(3) 交流文中的关键描写。(课件演示:红色波浪线标出“剪下一堆头发”,板贴“剪下一堆头发”,并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关键词语)
(4) 画句找关键信息,梳理剃头过程的第二步与第三步。(出示学习要求)
提取关键词
4.合作填表,厘清脉络。
(1) 学生合作,梳理剃头过程的第二步与第三步。(出示要求)
|
(2) 汇报反馈。
教师引导将“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用文中更简洁的词语来概括。(板书:随意乱剪)
(3) 自主修改。(对照板书,学生修改思维导图)
(三) 精读课文,多法破难
1.指导方法一:联系生活。
(1) 交流小沙的头发最后变成了什么样。
(2) 出示句子,请预习时不理解这句话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疑惑。
|
(3) 请其他学生谈理解。
(4) 小结。
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梯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用这个办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板贴方法:联系生活实际)
2.指导方法二:联系上下文。
(1) 看来“大师”并非真大师,那么顾客是个好顾客吗?(交流出示)
|
(2) 你觉得小沙是个优秀的顾客吗?(学生找相关语句)
(3) 多形式朗读,夸夸这位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分角色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
(4) 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难懂的句子。(板贴:联系上下文)
3.指导方法三:向他人请教。
(1) 组内互相请教,解决预习单上仍然不懂的句子。
(2) 随机采访之前的问题,是否都已解决。
(3) 小结:向身边的同伴请教,也是一个好办法。(板贴:向他人请教)当我们发现一些难懂的句子时,我们就可以用上今天学的这些方法。(指板书)
(四) 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1.过渡。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并非真正的剃头大师。文中还介绍了一位剃头师父,他是谁?(引出“害人精”,即老剃头师傅部分的学习)
2.学以致用,交流这部分难懂的句子。(学生预习单中选择最多的句子)
(1) 出示: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2) 学生默读课文,用上所学方法,理解并写下思路。
(3) 学生交流。(投屏展示学生答案)
(4) 小结: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就可以用上今天学的这些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五) 结课
虽然“我”的剃头水平很糟糕,老剃头师傅也没获得小沙的认可,被其称为“害人精”。但这段童年回忆是那样有趣、生动啊。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我”这位伪大师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吧。
板书设计:
|
(剪下一堆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