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苗老师公开课《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活动记录及评课稿

标签:
邹晓苗教案记录评课稿杂谈 |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执教者:渠口小学
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80~8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特性和画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三角板、四边形木条、三角形木条、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2、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写: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1)分类。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
(多媒体出示6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
1
4
生:只有图3、5、6是三角形,其他图形都不是三角形。
师用多媒体演示,把6个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是三角形,另一类不是三角形。
(2)概括定义。
师指图: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
生1:因为图1没有连起来。
生2:图3有一条边弯了,不是线段。
生3:图4是四边形,有四条边。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学生可能出现这些不够正确的表述:
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指图1问:这个图形就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它是三角形吗?
教师追问:怎样才是?
学生:边要连起来。
师:边连起来就是“围成”。(师板书:围成)
师:谁再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谁还有不同的说法?
生3: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你把三角形的特征说出来了。三角形的三条边就是这3条线段。(师指黑板上的三角形)像这样三条线段,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要连起来,用一个准确的词是“围成”(师指板书:围成)也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概括特征(各部分名称)
师:请仔细观察,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指图先举个例子:老师先来说说老师的发现,比如老师发现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多媒体点击:闪动顶点,出示“顶点”名称)你们还能找出三角形其他的特点吗?
生:……(多媒体随机出示:“边”、“角”)
师: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多媒体出示: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4)字母表示。
师边口述边板演: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师:只能用字母A、B、C表示吗?还可以用B、C、D或E、F、G等任意三个字母表示。
2、三角形的高。
(1)找相应的顶点和对边。
师指图:请大家仔细观察,A点的对边是哪条?(BC)B点的对边呢?(AC)C点的对边呢?(AB)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对口令游戏”,好吗?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们说这个顶点的对边;老师说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就说出相应的顶点。比如老师说A点,你们就说BC;老师说BC,你们就说A点。明白了吗?看谁反应快!(师生对口令)
(2)自学书本三角形的高。
①师:请同学们自学书本81页例2的内容,说一说从课本中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②画三角形的高。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画三角形的高?(生说)
师再示范画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画。一条直角边与A点的对边BC重合,平移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与A点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就画出一条垂线,一般画虚线,并标上垂直符号。(指图)这是顶点,这是垂足。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板书: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板书:底)
师:自己动手画画看。(师巡视,取一作品展示)谁帮他检查下画对了吗?
他是这样检查的,你看清楚了吗?
师:请你帮同桌检查下并在图中写上三角形的“高”和它相应的“底”。
(4)延伸:认识三角形所有的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高?生:无数条……
师:你来指一指。(学生板演,发现不能指出无数条)
师:谁有不同意见?生:三条。
师:你来指出是哪3条(学生板演指出3条高)
师再指图强调:从三角形的A点到对边BC做一条高。B点到对边AC做一条,C点到对边AB做一条。一共有几条高?
指图追问:谁来找一找AB底边上的高是哪条?BC底边上的高呢?AC呢?
引语: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3条高呢?(课件出示两个三角形)
(1)
(2)
①
②
③ (课件演示证明)
(3) |
2、A
D |
提问: (1)猜猜看这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2)在哪儿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指名交流,课件演示。(延长BC,从顶点A作BC延长边上的垂线;延长AC,从B点出发作 AC延长边上的垂线;从C点作AB底边上的垂线) (4)这个三角形的高和前面两个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角形的高有些在三角形的外面。 |
B
4、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对“高”的知识你知道了多少?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我们一起来分享。(集体反馈:①三角形有三条高。②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它们的高有的在三角形的里面;有的在三角形的外面;有的高和三角形的边重合了。)老师发现同学们对于三角形高的认识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呢!至于高该怎么画?我们下节课再学!
3、三角形的特性。
(1)引入:观察画面,发现问题。
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三角形的知识,那么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PPT播放电线杆、自行车、篮球架等三角形应用的图片)
师: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提问3位学生)
师:真的吗?我们来做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我们先看活动要求(多媒体出示活动要求:1、每位同学轮流用手拉一拉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你的发现。3、小组同学操作完毕,请小组长收拾好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现最棒!)
师:每位同学都轮流用手拉一拉,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四边形虽然四条边长短固定,但形状不能固定,容易变形;而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一旦固定了,那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固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3)师:怎样使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固定住?
生:在对角线处加上一根木条。
学生操作,并拉一拉,体验到拉不动。
师:为什么在四边形的对角线处加上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就固定住了?
(4)回应“特性”的引入。
师:聪明的人类正是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创造出这些牢固、美观的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也当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出更牢固、更美观的物体。
(5)解决生活问题。
师:谁能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故事引入: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猴在围篱笆,小兔子坚持这样围,而小猴子坚持这样围。你们同意谁的做法,为什么?
生:我同意小猴的做法,因为围成三角形稳定。
师:我们怎么帮助小兔子使它的篱笆牢固?
生:在对角线出加一条木条。
四、总结全课,小结学习方法。
1、很高兴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三角形。说一说你对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课外拓展。
最后,老师留给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在用小棒搭三角形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想过,给你三根小棒就一定能搭成三角形吗?能搭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长度之间有什么规律吗?老师建议大家回家后,剪一些长短不同的纸条,每次选三根纸条来拼一拼三角形,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下节课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下。(课件出示)
六、附板书。
(封闭)
三角形ABC
http://s10/middle/9543f2b8gbe9569b88e19&690
http://s7/middle/9543f2b8gbe9569ef4a46&690
http://s8/middle/9543f2b8gbe956a55aa6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