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摄影要彰显民族文化内在力量

标签:
摄影评论言论当代摄影传统文化 |
分类: 摄影 |
在全球化语境下,立足传统、创造创新,彰显民族文化内在力量,努力走出自己的道路,这是中国当代摄影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民族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艺术的生命与灵魂,革命战争时期,吴印咸、沙飞、石少华等一批红色摄影家是最早用摄影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意志先行者,他们和他们所培养的一代代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既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真实记载,更有艰难困苦、玉妆于成的民族记忆,在国际上塑造了中国红色影像的全新样式。中国摄影走到今天,摄影主题更加多元、复杂和深刻,更多的关注社会问题、文化身份和个人表达。中国的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大相径庭,这导致对摄影的理解、观念、形式、评价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当代摄影既要把握自身民族根性,又要在技术、技巧等方面不断延伸和创新创造。摄影人要不断拓宽和提升摄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冲突与融合、创造与磨合中不断创作出代表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
放眼世界,“见他人之所不能见”是罗伯特·弗兰克崇尚的摄影观,其摄影风格突破了美国摄影界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趣味。弗兰克的摄影作品影调、焦点、构图等似乎都与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惯相悖,但这些照片却把现代摄影从此带上了强调个人主义表现的道路。弗兰克的感知能力,让我们体会到摄影创造创新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灌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气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变,各种思想观念、经济形态、文化现象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摄影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用当代的思维去记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百姓生活、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当代生活,体现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中国精神、中国审美。中国当代摄影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本土价值,我们才能够拥有“发言权”的文化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在世界性的语境中参与对话和交流。
褚炜,本名褚福义,系中国新闻社签约摄影师。摄影图片和文章刊载于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且有论文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编辑、出版的论文专集,摄影作品入展国内外艺术馆、艺术双年展、摄影节、摄影大赛,并有获奖及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