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下的青春肖像

标签:
人像肖像大学生新冠疫情青春 |
分类: 摄影 |
褚福义 /文、图
青春有几年?大学有几年?疫情就占去了3年。季羡林先生的智慧笺言,值得一悟:“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因为疫情,从今年清明节开始,淮北师范大学实行了封闭管理,大学生终日学习、生活在校园内,除了上课,就是去图书馆,或体育场锻炼,或自娱自乐。大学生因为不能走出校门闲逛,不能像往常上街享用美餐,而且,每天要有20%同学做核酸,学校广场每天上午总见到列有多条长长的队伍,很多同学下课一溜小跑排队做完核酸,再一溜小跑赶往教室上课,这种情境,不少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聊和郁闷,在这种特殊的时期,我在校园为他们拍了近百名大学生的人物肖像,以期让这个沉闷的校园因为青春的美丽而显现出应该有的生机。
我在拍摄中,尽可能让被摄者自然放松,用相机触摸女孩男孩的真实的样子,定格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大学生内敛的气质美,通过镜头将一个人最本质的东西呈现给观众。看似拍摄面孔,实际是记录灵魂。通过一张张无表情的面孔去感受当代大学生丰富而有内涵的内心世界。肖像的美,重在意象。我在拍摄中,尽量采用自然光,将自然光的主光与补光板的辅助光的光比作合理地调整,表现出女性的皮肤的细腻和立体,既要对人物的神态刻画到位,又要让眼神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教室是必拍环节,利用教室现场环境,以窗户投射大面积天空散射光为主光,用补光板给面部背光部位进行补光。我还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和楼道暗部的反差制造出相似于棚拍黑背景肖像,用反光板对面孔暗部补光,影调过渡柔和,女性皮肤细腻的质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而且通过聊天来引导被摄者情绪,让被摄者呈现出生活中自然的神情、美姿,力戒做作。
我没有去刻意表现被摄者绚烂的笑容,因为,无表情的状态更有内涵、更富有意象美。如果说我的这次摄影行为给疫情下的大学生打开了一扇令人感到愉悦的窗,那么,摄影调节心境、改变生活状态,毋庸置疑。山河无恙,我们来日方长。今天放慢了脚步,是因为我们要积蓄力量准备跋涉更远的征程。不论多深的痛苦,也会有结束的一天;不管多远的路,我们都有青春的资本走到尽头。
作者摄影艺术简历
褚炜,本名褚福义,毕业于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系中国新闻社签约摄影师。摄影图片和文章刊载于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且有论文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编辑、出版的专集,摄影作品入选国内外摄影大展并有获奖及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