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层医生展示】(4) 坚守乡村医疗的“夫妻龙”

(2015-08-18 22:10:33)
标签:

情感

分类: 乡村医疗
            坚守乡村医疗的“夫妻龙”
 
                       《基层医院.医师在线》驻地记者   梅松政
   
       截止于2014年,在130万乡村医生中,获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者只有20余万人。乡村医生、村卫生室依然被誉为中国医疗的“最底层”,难摘掉“水平低”的帽子。然而,就有那么一对夫妻,身处优越环境,却置身投入到乡村医疗中,力图改善农村医疗状况,早日将“水平低”帽子摘掉。这就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西未庄乡双未城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翟大龙以及其村医妻子王翠红

      身处优越地段,却置身乡村

      翟大龙出生于毗邻大名县城的西未庄乡,在四个兄弟中排行“老二”。母亲自幼体弱多病,加上当年医疗条件的制约,翟大龙大哥不幸幼年夭折,“二龙”自然顶了“大龙”的位子。这些因医疗条件有限以及家庭的不幸,让他历历在目,“长大后,我要当医生”成了他求学的人生目标。 2000 年,翟大龙如愿到邯郸市卫生学校学医,迈开了“当医生”的第一步。2003,翟大龙卫校毕业,不仅学得了扎实的医学知识,又遇到了同是学医的女友王翠红。走进婚姻殿堂的夫妻俩在村子里开办了村卫生室,让村子里的村民健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然而,在历经多年的飞速发展,西未庄乡被县城包围,具有较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夫妻俩在医生道路上越走越宽,家门口的大名县中医医院为翟大龙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进医院工作。“跟村民长期打交道,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总有一种舍不得的感觉,他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翟大龙这样描述他没进医院工作的原因。翟大龙在村卫生室表现突出,加上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保质保量乡卫生院安排下来预防保健任务的同时,还经常到那些没有乡村医生的偏僻村义务为村民搞预防接种工作。

       久而久之,几个村的村民都离不开大龙。他与妻子商量,将自己的村卫生室搬移到几个没有村医守护村子的“中心地段”,便于村民夜间就医。当夫妻俩把这个决定告诉年迈的母亲时,自幼体弱多病的母亲哭了,本以为儿子进修归来,会守在自己的身边,不情愿他们俩离开。决心已定,翟大龙用“不孝”的举动告诉母亲,“我们是去治病救人,那里需要我们,我们得去啊那一夜,母子相拥而泣!”夫妻俩带着孩子一家三口走进不足30平方米既是诊所又是住宿的民房,翟大龙担当起了临近三个行政村组合的“联合诊所”负责人。

       不懈努力提升自己,坚守岗位让村民安心

       虽处“最底层”医疗机构,翟大龙夫妻二人却总感觉自己专业知识还不足,分别于2011年,2012年考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2014年考取了国家执业药师资格后,报读了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每天,翟大龙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后,都在抽空学习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虚心向网络医疗专家们学习相关知识。“现在,学习知识的方法很多,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还有各种网络品,同样是我们基层医生的好帮手,比如微信、微博、QQ等都是同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翟大龙这样告诉记者,“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关注微信上的专业知识,只有知识武装自己头脑,百姓健康才会更有保障。”

       当记者问及翟大龙为何选择在偏远乡村、没人愿意做村医的地方当乡村医生时,他这样说道,“是一名又一名老人对医生的那种渴望的眼神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妻子。”他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1年除夕夜,90岁村民裴爷爷因脑血栓、肺源性心脏病等在县医院治疗缓解后出院回来,全家热热闹闹的吃着团圆年夜饭时,晚上9点,老人突然感觉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家人立即电话告诉大龙,大龙放下手中掌控春节联欢晚会的遥控板,背着出诊箱迅速赶到老人家里。“大龙赶紧给我想想办法,刚从医院出来,我不想再回医院了,想办法别让孩子们大年三十办丧事就好。”老人上气不接下气的向大龙提出了“诊疗意见”。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并没有十足把握医治好所有的疾病大龙一边尽量安抚老人,一边通知妻子带抢救药品及氧气过来尽百分百努力救治老人。次日凌晨5点,老人转危为安,他们夫妻二人又度过了一个难以入眠的除夕夜。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一个个老人对医生的期盼打动了我,我必须留下来村民才会安心过日子。”翟大龙说,“做医生并非一定要在大医院才能体现价值,病人的需求和肯定就是做医生最大的价值,我在乡村医生的道路上经常体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甚至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翟大龙告诉记者,他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在乡村医生道路上,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让村民治疗起来更放心和安心。

      “一股劲只想救人,没想后果,甚至忘了痛。”

      当前,乡村医生身处很多风险,一方面收入不高,又没任何意外保险,万一发生医疗意外或事故,很容易倾家荡产;另一方面属于自负盈亏,在“五险一金”问题上得不到保障,有时自己不幸患病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这样的困境,翟大龙却告诉记者,“这些,没想那么多,面对村民生病有求时,只想一股劲救人,没想后果,甚至很多时候连自己的痛都忘了。” 去年7月份的一天,翟大龙夜间出诊,雨后路滑不幸摔伤了右脚踝。次日中午,村卫生室来了一位急匆匆的老太太,抱着4岁大孙子,孙子右脚摔伤,肌腱断裂,并伴有外伤,伤口鲜血直流。翟大龙片刻忘了自己的痛,立即妻子为孩子包扎止血,当看到孩子的肌腱需要紧急手术时,自己从家里取出准备进药用的2000元钱,路边截了辆车陪同老太太抱起孩子送往了县医院。回到家里,大龙发现自己的伤口却裂开了,不得不让妻子重新缝合。

       今年农历正月廿七凌晨3点,翟大龙手机想起,睡梦中的翟大龙接过手机,电话那头传来微弱的声音,“大.....龙......快......快来救我。”电话突然断线了。翟大龙通过电话号码了解,一定是留守老人单大娘和患有房颤的老伴在家身体出了问题!他立即起床,背着出诊箱往单大娘家里跑去,单大娘家大门紧闭,敲门无人应答,翟大龙只好求助邻居,一并将单大娘家大门打开,单大娘早已奄奄一息,缺氧模糊摔伤满嘴鲜血趴在地上。患有房颤的老伴老杨已晕厥。翟大龙立即打开房门,将单大娘和老伴抱出屋内,联系附近出租车,将单大娘和老伴往上级医院转送,次日9点过,单大娘的家人赶到医院,翟大龙才安心离开。

       翟大龙告诉记者,这样的故事数不胜举。记者从北京善医行村医帮扶中心了解到,翟大龙是善医行的一名志愿者自加入善医行以来,他去年有幸成为“善医行中国好村医”的候选人,他参加北京善医行“中国好村医”颁奖活动期间,任劳任怨地帮助打理各项工作。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翟大龙一直把善医作为自己在乡村医生舞台上的一个动力,积极参加善医行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自己努力,为乡村医生事业增添瓦砾

     【后记】
       乡村医生翟大龙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本是西未庄乡白水村乡村医生,相对偏远的中未城村、双未城村、许堤村多年来一直没有乡村医生,夫妻俩主动“请缨”来到双未城村担当起三个村“联合卫生室”主力军。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翟大龙所在的地区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搞了撤区并乡,还未搞强村扩组,行政村管辖人口有限。他们夫妻俩所服务的三个行政村人口分别是291人、503人、893人。其中,前两年双未城村“嫁进来”一名乡村医生,为他们夫妻俩减轻了双未城村公共卫生的一些负担。而翟大龙夫妻俩还得继续承担着其它两个村的乡村医疗任务。
       采访中,翟大龙向记者透露,“全乡绝大多数乡村医生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今年32岁的他已连续12年当了全乡乡村医生的‘小弟’。”面对乡村医生后续无人这个问题,翟大龙无奈地告诉记者,卫生院医生工资每月1000多元,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者每月才400元,乡村医生资格者只有300元。“这样的工资待遇自然没有多少人愿意长期留下来。”
        当问及翟大龙将来有何梦想时,他告诉记者,运用在北京善医行提供的培训班上学到的更多简、便、效、廉技术为村民服务,让村民享受到更多治病优惠,就是他最大的梦想。今年国际“6.1儿童节”期间,翟大龙到孤儿院献爱心,亲身目睹孩子们生病后的无助,他毅然决定免费为孤儿院的孩子们诊病。翟大龙运用在北京善医行培训班上学到的中医针灸、艾灸等简便技术为孤儿院一名5岁脑瘫孩子小佳宝治疗,现已收效明显,孩子走路姿势明显好转,“我将长期关注孤儿院孩子们的健康状况,这是一名执业医师、乡村医生的义务,也是一名善医行学员的职责。”翟大龙告诉记者。
        乡村医生是农民身边的健康“守护神”,而他们能守护几代农民的健康,是一个未知数。翟大龙夫妻主动“请缨”到偏远无村医行政村当乡村医生的行为,还有多少后来者,我们也是未知数。
                                                      未经作者同意,谢绝转载!作者联系邮箱:1170142605@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