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共场所戒烟,医疗机构不能“光说不练”

(2015-05-31 09:08:40)
分类: 医学博谈
          公共场所戒烟,医疗机构不能“光说不练”
 
                                       梅松政(基层医院.医师在线》驻地记者
 
       前段时间,央视曾经的著名主持人柴静自费拍了《穹顶之下》引起人们对大众健康的关注。“北京今天恰好又有雾霾了,刚查了一下P2.5:271,重度污染。刚好符合柴静说的情况。但是我很淡定,该干啥干啥,因为以前看过一个文献,环境因素对个人健康影响很小,大概5%吧。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肥胖、缺乏锻炼对健康生育的影响更大。”这是一篇题目叫《2015<穹顶之下>观后感》评论文章中的一个段落,我国某些慢性疾病增多似乎与雾霾早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而烟草危害人体健康确是有目共睹,无可厚非。比如,吸烟是肺癌的第一致病因素,就是整个世界医学行业的共识。
        我国作为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相关部门早已意识到烟草对国民健康的危害。为此,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于2006年1月9日在我国生效。自那时起,控制烟草在我国走上日程,2013年卫生计生委启动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起草工作,公共场所全面戒烟进入法制化进程。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共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工具等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在其他有禁止吸烟标识的公共场所要带头不吸烟,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走入白日化阶段。近日,记者暗访了多家基层医疗机构,这些本该带头禁烟的公共场所,似乎对全面禁烟“光说不练”。
       病人对“禁止吸烟”标示视而不见
       记者最先来到一家社区卫生院,门诊部走道中的“禁止吸烟”标示牌早已老化,很多病人及家属对该标示似乎根本没看到,依然我行我素地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就开始吞云吐雾。记者来到一位站在“禁止吸烟”标示牌下面尽情享受烟草的病人家属面前问道,“大爷,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您没看到您头上这个标示(禁止吸烟)吗?”他用迟疑的眼光看了一下记者,疑问道,“你要罚款吗?”记者立即给予解释。发现不是“要钱的”后,这位大爷高谈阔论道,“谁看那玩意哦,几乎每个人都在这抽烟,只有住院病房,医生护士不要抽时没人抽,大多数时候,医生护士一走,照常有人在抽。”
         随后,记者来到一家综合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的走廊上,烟头随处可见。同样有人在“禁止吸烟”标示牌下面大肆吸烟。记者发现,很多烟民没把烟头扔到固定的烟灰缸,也没在指定的吸烟区吸烟。走廊上,“禁止吸烟”标示牌下面不仅时有人在吸烟,地上烟头所处可见。更为严重的是,走廊地板上不知何时已经被烟民扔掉的没熄灭烟头“产出”很多“毛毛虫”,跟人一个不舒服的感觉。正当记者走向通道暗处看看时,医院卫生清洁工正在清扫烟头,她说,“这些黑色的‘毛毛虫’无法清扫干净,严重影响美观。”“您没制止这些随处抽烟和乱扔烟头行为吗?”记者对清洁工说。“看到的时候,上前制止,有人回避一下,一转身照常继续在那儿抽。”
        当记者来到一些村卫生室以及个体诊所和民营医院,病人对“禁止吸烟”标示牌视而不见想象依然严重。只有在一家妇幼保健院内,记者多次来回转走,都没看到有人在“禁止吸烟”标示牌下面吸烟。不过,记者多看到了一些这样的标示牌,“为了你和妻子以及宝宝的健康,请勿在院内吸烟!”
      “烟民医务人员”随处可见
       记者暗访的十多家医疗机构中,几乎每家医疗机构都有吸烟的医务人员,甚至部分医生在医生办公室内肆无忌惮地吸烟,哪怕有病人在就诊也如此。其中,医疗机构后勤人员中的男同志吸烟率比较高,记者暗访看到的几位男后勤人员都在工作时吸烟。医生当中吸烟的也只有男医生,其中外科医生、门诊医生的吸烟率较高。记者在一家医疗机构外科发现,同时有两位医生在办公室吸烟,有两位看似“矮一级”的同事对他们的吸烟行为显露出很无奈的表情。从病人和医生们交流的话语中,记者发现吸烟者应该是科室主任或科室副主任。这些科室医生吸烟率高是否与工作环境、压力有关,记者不得而知。
        在所有暗访的医疗机构中,记者没有发现女同胞吸烟行为,包括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其中,妇产科、内科、妇幼保健科、计划生育科等科室偶尔有极个别男同志吸烟外,均没见到吸烟医务人员。而在门诊综合科室中,吸烟的医务人员随处可见,甚至有家医疗机构的针灸室内无一病人,值班医生无精打采在那儿“享受烟草”,记者在门外就能闻到浓浓的烟味,该医生似乎对烟草造成诊室环境影响浑然不知。
       鉴于了解医疗机构控烟真实情况,记者根本没有透露任何身份。记者发现,很多“烟民医务人员”依然我行我素,同样没在指定吸烟区抽烟,甚至一些病人以及家属与医务人员都在医疗机构走道上“共同享受烟草”。
        医疗机构控烟管理“路还很长”
       近年来,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呼声越来越高,相关部门着手出台规章制度,力图让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公共场所“带头人”率先走出“禁烟区”。然而,医疗机构这个本应该全面禁烟的公共场所似乎“光说不练”,导致很多民众对医疗机构禁烟失去信心。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很少有医生办公室张贴有“禁止吸烟”标示,一些病人仍然在医生办公室内向医生敬烟;医院行政办公室内少有张贴“禁止吸烟”标示,甚至有的办公桌上放着香烟;病房内的禁烟标示同样不完整,好多病房内没有禁烟标示;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对禁烟似乎都在应付政策而敷衍了事,没有形成“人人喊禁”的共识;医疗机构卫生员、保安等似乎没资格要求病人或家属在规定区域吸烟,他们对病人或家属的吸烟行为不闻不问;儿科、婴幼儿病室、妇产科、老年慢性肺病病室等应该禁止吸烟的区域,病人家属同样没有严格遵守禁止吸烟;医院领导、科室负责人等医疗机构干部没有做好表率,甚至有“谁管我”思维导致我行我素吸烟现象。
       据记者观察,基层医疗机构要达到全面彻底禁烟,路还很长。这条“消烟”路上的“拦路虎”大致有一下这些:一、民众意识不高,不愿意主动配合医疗机构禁烟;二、医务人员不能百分百做到表率作用,难让病人信服;三、一些医疗机构根本没把禁烟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范围,导致医院内部职工和病人及家属“不怕”禁烟;四、基层健康教育、疾病科普等大都流于形式,难真正的让民众内心主动立即关注健康;五、农村传统的“烟酒待客”模式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总认为除了烟草没有好办法交朋结友;六、非烟民对吸烟危害认知较少,觉得吸烟危害是吸烟者之事,对二手烟危害认知不高;七、卫生室、药店、个体诊所、卫生院等百姓身边的医务人员对禁烟工作没做到位,难让大多数老百姓明白烟草危害;八、基层禁烟宣传不到位,很少有媒体担起“消烟”宣传义务,导致烟草危害只是单纯的“个体化”中传输。
       今年5月31日,第27个世界无烟日即将到来,希望通过记者这一小小的暗访能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公共场所禁烟,更希望基层医疗机构对禁烟工作“光说不练”行为早日纠正,让医疗机构彻底从“烟霾”中走出来,还以百姓更清新的就医环境。据调查,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每年,我国有136.6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超过因艾滋病、结核、疟疾和伤害所导致的死亡人数总和。这样的数据跟我们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敲响警钟,全面禁烟,我们责无旁贷!
                                             -----未经作者同意,谢绝转载。作者联系邮箱:1170142605@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