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如何正确认识中医?
(2014-10-18 19:24:37)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中医宣传 |
千百年来,普通民众对中医的认识大多数局限在运用中医药为病人治病的医生或者过程,这是相当片面。普通民众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医呢? 首先,中医指的是所有中国传统医学。 我们是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各民族儿女在与疾病斗争中形成了独具“传家宝”特色的抵制疾病方法。自然就有了汉族医学、苗族医学、回族医学、藏族医学等等。由于受到历史原因、传播方式方法局限、人的因素影响等,难免在各民族医学体系中都有缪传、误传现象,从而导致偶尔“不科学”现象。 其次,传统医学是以人文基础为着落点发展起来的。 人类从原始社会一步一步的进化过程中,难免会被未知的疾病困扰。受到人大脑进化、生产工具制约、生态资源限制等因素影响,人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色彩”。 比如,最初人类没有固定食物来源时,饥饿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疾病象征。生活在辽阔神州大地古代中国人,开始四处寻找能解决饥饿的物品,草头木根、鸡鸭鹅鱼等最先就成为人类面对饥饿这个“疾病”的良药。故中医有“万物皆为药”之说。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人民形成了自己小部落的食物习惯、治病习惯、理论特点等。所以,有了各民族、各地区、各家族、各家庭不同的医学。这就是祖传医学、各派别医学、汉族医学、少数民族医学等的形成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学是一门以人文为基础的学科。 再次,我们常说的中医实际上是汉族医学。 汉族医学(以下简称中医学)顾名思义就是汉族人民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医学。这门医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人类疾病规律的,它以比类象思维认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药物性能、功效等等。 中医学把宇宙看做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界万物之一,然后又把人体看做是一个整体,疾病必须在整个整体存在下才能有诊疗价值,这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学的内容很丰富,包含中医学理论、中医药、中草药、针灸、按摩、养生、保健、推拿、疗养、延年益寿等。而这些都必须遵循中医学最基本理论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否则都是孤立的所谓中医。 比如,恶性肿瘤患者,若是按照中医学去认识,它就是某个人体内长出的一个或多个赘生物,治疗必须在保证人体生命存在的情况下,采取一定措施把赘生物消除或抑制其不再增长。这就是中医学的魅力,既要让病人身体健在,又要让病人疾病康复。 中医学理论形成源自于历代中医学者不懈努力,通过反复地传承再传承、更新再更新,才有今天比较完整的中医学体系。这个形成过程中,人的思维其决定性作用,历代医家发现人体生病跟人的思维有关,故有了七情六欲病因学说。七情六欲难免会因环境、人文、素养等因素而不同,发生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有假病现象。中医学最讲究“治病先治人”思维。这也是“十个中医十个方”的来历之一。 所以,脱离中医学基本理论的中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而是类似于“孤立看问题的中医”。 最后,如何看待中医疗效。 对同一种疾病,不同中医师开出不同处方,病人服用都会有效。这既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学容易被滥竽充数的原因,甚至是“神医”生存的法宝。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医学的疗效呢? 有效不一定理论准确。中医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才会发挥出最大的疗效,真正的精髓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最简单、实惠的方式方法解决病人的痛苦。行业话叫做用经方治病,行外话叫用简、便、效、廉方法。可是,一些什么都不懂的人运用中医药让病人服用同样会“有效”,这就是人们难回答的问题,“中医的疗效是理论有效,还是药物本身有效?”真中医的有效是持续性的,绝大多数病人有效。假中医的疗效是短暂的,甚至是鼓吹的,并且比较局限。所以,单纯以病人感觉“有效”来评估中医师处方是否符合辨证论治是片面的。 百姓该如何评定中医师的疗效呢?这或许是少有人探讨的话题。 在我看来,首先要认定中医师的来历。是否系统学习过中医药、有没有祖传(若有,祖辈们的学术影响如何?)、有没有政府审批的行医资质、对疾病认知态度(真中医不会对病人保证百分百之类)、所开药品种类(真中医一般不用大方)、病人反馈信息等等。 其次,要正确看待中医师的行医过程和疗效。正规中医师不管是开中药汤剂,还是针灸按摩,或者宣传健康科普知识,都不会鼓吹自己,更不会宣扬中医药的神奇。凡是把中医学当做“神奇医学”来宣扬的或多或少都是“带骗”中医,百姓要留意,特别是那些走街串巷的号称中医人员。同时,中医的疗效大都比较持久,凡是“立即见效”的中医都应该小心。 最后,要时常掌握中医知识和就医中医师信息。中医药不是单纯的运用中医药为病人治病,它还包括医者与病人之间的情感、保健按摩、针灸推拿等等,要是病人和医者没有形成默契,医之方正确也可能无效,历代医家都有“不信任者不医”的情况。良医在病人心中和社会监督下都是比较有“光彩”的,掌握就诊中医师信息,有利于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共同战胜病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