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的乐趣

(2014-03-14 18:04:33)
标签:

文化

分类: 医学人文

                读书的乐趣

 

                    


读书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读书?这两个简单问题,几乎让人人都曾感到困惑,甚至有人一辈子也没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儿时,我家在偏远小山村,受整个村子少有知识文化的影响,加上学校“限制”读书人数,我8岁多才第一次走入学校大门。

    那些年,我身边年迈老人把孩子读书当做“为了认识字,写得起自己的名字”;父母把孩子读书当做“家庭的未来,谁家孩子考起初中是光荣,考起中师、中专是祖上有德”;孩子们却把读书当做一种“完成任务”,家长要求“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只能当农民”。

当时,初中录取率是小学毕业生的10%左右,绝大多数孩子小学毕业就回家子承父业---务农。不知是孩子们生性对读书“在爱好与反感之间找不到方向”,还是受到大人们教诲----“读书在个人,祖坟没埋好,怎么也不会出读书人”的影响,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读书。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村上招来那个据说小学没毕业的老师对教书不敢兴趣了,不再来跟我们上课。导致我们整个一个学期几乎没有老师上课。这种情况正符合大多数孩子家长意,“反正没老师,就不必去读书了,帮助家里种庄稼。”

我不例外,被安排去打猪草、割牛草、施肥......每当在山坡上干农活时,周围长辈都会不约而同地问道,“读书好耍,还是干农活好耍?”甚至有大爷、伯伯试探地说,“来,抽一口烟,这个比读书安逸。”他们往往边说边抽一口跟我看看,与此同时还会鼓励我几句,“你真会干农活,这儿干得好,那儿干得好”。

不知是孩子天性好奇,还是本身根子骨就是来“享受”大人们生活的。一些孩子把读书当做一种业余,把干农活和抽烟、喝酒当做一种传承和享受。小学时,那个被老师安排坐在后排可以自由抽烟的同学,当年他的一举一动,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他每天要抽烟10多次“土烟”,或许就是从家长那儿得到的“真传”。

当到毕业班时,整个村子里有读书天赋那几个孩子被家长送到其它学校去了。据说,到那儿读书才容易考起初中。而我,与其他14名被留在村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都是为了完成一个所谓的小学毕业而继续读书,读不到一年时间的“完成任务”之书。

不知是谁在与我开玩笑,我们村小连续三年考不起一个应届初中生的魔咒被我打破了。当那张全村唯一的应届初中录取书送到我家时,父亲不是高兴,而是一下子懵了。“50元的书学费哪儿来啊?”母亲一脸茫然,“读不读书还是要种庄稼吃饭。”

父母立下任务,“读初中,一定要考起中师或中专哦,不然以后我们全家会更穷。”我懵懵懂懂地接下这样的“家庭任务”,跨进了初中大门。而今回想起来,初次进初中大门时,比现在到京城都还感到无奈与兴奋。

没见过世面,怎知学校中的乐趣。初中时,学校对面那座山下,门前那条小河边,宽敞的操场周围,都是同学们每天早晨晨读的好去处。绝大多数的同学把初中当做人生的分界线,农民与工作人员的一次决战考验。

当我慢慢熟悉初中升中师、中专的招生时,我彻底感觉无望了。往届生录取时比应届生多收30分。一批批找到“门路”的学生家长以各种各样理由让往届生变为应届生。同时,学校还搞什么尖子班之类,把所谓成绩最好的学生分在一个班,“安排好老师上课”。

这下,轮到我一下子懵了和一脸茫然。从那时起,我改变了读书的态度。“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入大学,而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是我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读书观念。也是从那时起,我与那些“有门路”的同学不再比拼学习成绩,这个习惯同样一直保持到现在。

2013年的《人民日报》上,我读到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文中举了曾国藩读书经历,他小时候曾对一篇文章重复读了多遍,但总是没能背下来。碰巧家里来了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见到他总是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没有要睡觉的意思,贼人不禁大怒,跳出来说,“这样子还读什么书?”然后,把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可笑的是,聪明的人终究只是做了盗贼,天分不高的曾国藩,却成了“中兴名臣”。

这正是读书的乐趣!背书厉害,等同于读死书。善于读书,不一定要背得书。若是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来读,当做一种终生不能脱离的乐趣来读,成绩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书中会教会你做人的道理,给你找出读书的目的,给你绘画出未来读书的方向......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你找到读书的乐趣,你的人生自然有一步一步往前的阶梯,这个阶梯没有数额,也没有止境。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读书亦然,不读则退。很多人读书是阶段性的,一辈子都在读书的人相对较少。这或许是没找到读书乐趣的原因。

为了利益去读书,只会认识书里的利字,必然漠视其它的词汇。比如,为了考试去读书,想方设法找到容易出现考题的地方,待考试后,发现自己原来读的都是“残缺书籍”。为了消遣时间去读书,要么走马观花拿着一本书看,只要放下书,一切茫然。要么看着一页书籍就着迷,昏昏入睡。最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读过书。

最近,在《读者》读到一篇名叫《放松出精品》的莫言作品。文末,作者这样说道,“今后,能否写出好的作品,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内心深处放松不放松、解放不解放。”说得实在是太好了!只有找到写作的乐趣,才会爱上写作;只有悟出读书的乐趣,才会爱上读书。

从当年把“读书不是为了考入大学,而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当做读书的目的和乐趣起,我再也没放弃过读书。现在,我读书的范围已经从书到报到网络到图片,无处不在的文字让我深深地体会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读书能让人更懂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