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多”精神应成为医生的标杆

(2012-12-26 10:06:02)
标签:

杂谈

健康报》2012年12月26日:

“三多”精神应成为医生的标杆
基层中医 松梅君

  健康报12月12日《中医周刊》栏目刊登了一篇题为《让“三多”精神再多些》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吕美农坚持“多解释,多交代,多说一句话”,让病人满意为止的事迹。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目前,医患之间的隔阂和误解有越来越深的倾向,一些极端事件不时被媒体曝光,这与个别医务人员的不良态度和被利益“绑架”不无关系。吕老的“三多”精神应该成为全体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标杆。

  “多解释”可以让病人更了解病情    医生由于见多识广,对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些麻木。病人就不一样,在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更需要了解造成自己健康损害的原因以及怎样治愈和防范等知识。若是医生少了“多解释”,病人在心中就会产生疑惑,是不是医生医术有限不知道?还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解释?抑或是不屑于解释?

  特别是对于那些只能临床缓解,不能彻底治愈的病例,医生与病人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信关系,很容易出现病人觉得“钱去人不安”,医生觉得“好心不得好报”的后果。甚至为此出现医患之间不应该有的纠纷。历代医家曾有“不信任医生者不医”的座右铭,就是希望医患之间形成良好的互信关系,共同对待未知的病魔。

  “多交代”可以让病人更重视防病    多给病人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可以避免病人“一边治病,一边生病”的误区。比如慢性胃炎患者,若是医生多交代一句千万不能喝酒,或许患者就会避免酒精的再次伤害;医生多交代一句不能滥用止痛药,或许患者为其他疾病就诊时就会主动告诉医生“我不能吃止痛药”;若是医生多交代一句要规范治疗,患者或许就会自觉按疗程服药……

  临床上,有的病人在吃药的同时不重视或不知道必要的注意事项,结果造成医生处方无效。实际上,人类对待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防病,如何预防疾病发生、如何防止疾病加重、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等,这些都离不开医生的“多交代”。

  “多说一句话”可以让病人更温暖    绝大多数病人喜欢爱“唠叨”的医生,多向病人说一句关于病情的话,病人会由衷地感觉医生在为自己着想,心里就会舒坦些。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加重都和情绪不良有关,医生多向病人说一句话,可以让病人感觉温暖,自然疾病就容易恢复和好转。所以,临床医生要养成向病人多说一句与病人疾病相关的话的习惯。这样一来,医患关系就会向更融洽的方向发展,疾病就更容易被驱除。

  “三多”精神需要制度配合  《医德医规》中说:“关心可以知晓病人的需要,同情可以给予病人极大的安慰,体贴可以给予病人战胜疾病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多数的医患纠纷都是医生说话少、说话生硬造成的,说明医患之间需要用沟通的方式来融化心里的坚冰。“三多”精神的实践,需要相关制度的保证,也需要给医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做到“三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