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报》:基层中医如何交流学术 ?

(2012-12-12 10:05:32)
标签:

杂谈

基层中医如何交流学术
四川省古蔺县医学会中医组梅松政

  前不久,笔者应邀参加县里的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参会人员有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中医药行业培训部门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人员。短短一天多时间,我与许多同行探讨了中医药学术、医疗政策及医药分开等方面的内容,感到收获不小,但也有一些疑问不吐不快,借贵报一角说出来,希望引起中医同行的争鸣。

  中医是不是一门科学?

  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存在很多争议。我们说中医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其通过对原始哲学思想的总结,形成了一门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整体观念为导向,辨证论治为特点的医学科学。提及科学,那些“批评中医”者就会不屑一顾:“说不出个所以然的所谓经验(指中医)都能与科学相提并论?”不管是网络上还是临床上,就连这次交流会上,中医大夫们还是拿出那句原封不动的话来反击:“不科学为什么有效呢?某某在西医那儿治不好,我多少剂中药就给治愈了,那是百分百的治好了,不信你可以去问患者。”其实,所谓的有效只不过是中医师自己的个例,是不是对所有此类型或者此证候的病人都有效,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多渠道的研究来证实。

  中医是不是一门技术?

  与一些中医师交流时,他们大多数认为医学就是技术,中医学更是技术中的技术。“能治好病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是他们对中医的诠释。这点笔者持反对意见,有效的不一定就辨证正确,有效的不一定治疗方药就正确。因为中医属于相对论学科,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理论,同样有“药能治假病”的特点。

  “唯我正确”就代表中医强大了吗?

  笔者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中医药学术交流,会上宣读的论文大都是从自己怎样治愈病人的经验出发写的文章。当然,这只是一次县级的学术交流,是最基层的交流,不应该过于苛求。但是有的内容太离谱了,这很不利于中医药事业在基层发展,应该给予纠正。

  这次交流会上有人提出大剂量川乌治疗痹症(风湿病)的经验,甚至还有人谈到某位中医在每剂中药汤剂中用200克以上的川乌治疗痹症等。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疗效如何如何的好。然而,前不久笔者遇到一位35岁的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她去卫生院治疗时,大夫给其服用含有川乌的汤剂处方2月余,结果造成严重贫血(乌头碱中毒),险些丢了性命。作为一名中医起码应该知道,毒性中药治疗疑难病需要严谨的态度,否则容易造成病上加病。 

  中医理论是几千年来,中医前辈们一代又一代的刻苦钻研、学习、总结得出来的,这个过程中难免有讹传、误传。所以,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此才能真正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争鸣局面。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同行的自以为是,作为一名基层中医,我不免有些悲哀,也不免有些疑惑,希望健康报《中医周刊》能组织一场大讨论,让大家都来发表意见,看看西医怎么看中医,中医自己有什么观点。

  读者朋友:您对以上问题有什么看法?欢迎您撰稿或来信、来电,谈谈您的观点,健康报《中医周刊》的“探讨与争鸣”栏目期盼您的参与。让我们共同为中医学术的发展尽一份力。

  电子邮箱:qifang1009@126.com

  联系电话:010-64621193

  ——本版编辑

 

《健康报》2012年12月26日:http://118.244.192.161/jkb/html/2012-12/26/content_141647.htm

探讨与争鸣
中医是否科学之我见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针灸科 姜明孝

  看到健康报12月12日《中医周刊》上有人提出中医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我有话想说。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临床过程中遇到的疾病病种很多,如果坚持运用中医的理法来处方,得到的疗效基本还是令人满意的。但也不排除病人较多时,辨证用药难免孟浪马虎,而此时的疗效经常会大打折扣。从临床的总体效果来看,中医是有实效的。

  我个人认为,持科学的态度来看中医学,中医学就不是科学。中医当然不是科学,其理论基础是模糊的、形而上学的、反逻辑的、巫术化的。我们常说的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中医明显是受人的主观和意象影响的,如面对同样一位患者,不同的中医师诊脉后得出的结论经常不同,拟订的治疗处方也是不一样的。对患同一种疾病的患者,针灸医师所选的穴位和施针的手法也常常有异。这不同于自然科学,张三和李四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解题运用的数学原理是相同的,答案也是一样的。

  中医是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的,这一点无需争论。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中医学已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更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和预防保健手段,尤其是对亚健康者的调理上。

  中医是与科学不同的另一个世界,习惯了科学思维的人很难理解,甚至因为中医不能被试验检验而彻底否定中医,否定理法方药,否定经络穴位。其实中医很朴素、很实在。中医工作者应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法古而不泥古,尊重现代科学研究而不唯信实验数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医学术,创新中医学术;只有这样,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才可以休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