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师承应该常态化

(2012-12-04 11:31:09)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宣传
                      中医师承应该常态化http://t.cn/zjIhIMT
 
   《健康报》9月26日刊登的《应加大中医师承教育普及力度》一文中指出,“除了名老中医带徒传授技艺外,其他各级医疗机构中凡是思想端正,能坚定中医信念,医德良好,在群众中有较好口碑、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高年资中医医生,都可以采取适当形式作为刚参加工作的中医大学生的带教师傅。”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比较好,只不过还不够全面。中医学是理论联系实践较强的一门学术,需要理论传承者和被传承者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真心实意、持之以恒、虚心好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中医大师之所以越来越少、“铁杆中医”临证人员之所以越来越不足,就在于中医学生们用“立竿见影”的疗效模式、发展方法来衡量、学习、使用中医,完全违背中医的基本原则,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能简不繁、能保(健)不药等,故而导致中医人才出现校园与医院脱节、医院与医师脱节、医师与理论脱节、理论与临证脱节、临证与管理脱节等等,甚至在一些地方中医已经发展成为“中不中、西不西”的行业“怪物”。
    实际上,师承是中医的传承命脉,在现代化进入我国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中医院校和中医医院,从个体化的单元式师承转到对多元化的整体模式传播,力图让中医早日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果在整体发展中冷漠了个体思维,导致迷惑中医者越来越多,反把中医传承和发展推向上下不一的处境。
    笔者认为,中医师承传承模式应该常态化,并且最好实行阶梯式的终身传承模式。首先,各级中医医院内部要做好中医传承大比拼,每个中医师都要接受下一级医院的医师的师承教育,这样更容易培养“名医带高徒”。其次,县级中医医院要从单纯的医院模式转化为医院和学校模式,负责培养乡镇卫生院和所在区域的民营医院的中医师,采取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传承模式,给热爱中医者就近学习、随时学习机会。再次,卫生院的中医科实行“能者至上”的人才选用模式,最好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小小的“中医馆”,具备中医师、中药柜、针灸室、保级按摩床、中医初学室等,即满足老百姓的中医需求,也满足基层中医爱好者的学习兴趣,为挖掘中医小苗从基层抓起。最后,就是要严格控制没有中医处方权的学中医者滥开中医处方的行为,否则就会在放开的学习中医大门中培养出一批“半斗生”,反影响中医的发展。
     当中医从现在的学校传授到个人自学模式转变到基层培养、挖掘中医小苗,中医院校培养中医小苗的理论,中医医院传承中医小苗的临床实践,基层医疗机构为中医小苗提供临床实践机会,然后又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让一棵棵中医小苗茁壮成长,成为下一个名中医的周而复始的中国式中医发展模式,中医事业的未来才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前进。
                                       2012年43期《中国社区医师》http://t.cn/zjIhIMT杂志运用了黑字的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