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不能把新农合当“救命稻草”
(2012-11-26 09:07:03)
标签:
杂谈 |
《健康报.村医导刊》2012年11月24日:
我身边有位“三上三下”的村医又开始“大干”了,说其“三上三下”是因他没有读过医学专业学校,属于农村“跟师学”的“半路出家”的村医,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医,卫生院换领导,不上则下,实际上已经上下多少回了,至今一直没有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不知何时,他又得到了卫生院的“允许”,准备大干。据说,这回他干的卫生室能报销新农合门诊费用,就是盯着新农合这块“蛋糕”而“走后门”的。这样的农村医生把医学当做一项“手艺”,一项“养家糊口的手艺”来发展,他们的第一目的,或者说始终目的就是“在病人身上赚钱”。这是违背医学发展的,也是违背医生职业道德的,他们看似有人管,却无人真正的管,形成自负盈亏式的发展模式。
在未开展新农合之前,一些村医嫌村医这个职业“苦累无钱赚”离开,新农合开展后,又有一些村医想方设法进入村医队伍,把新农合当做“一块大蛋糕”。在我看来,这些人都不适合从事村医这项工作,医生的最大目标不是治病赚钱,而是防病贡献,没有持之以恒的终生学习决心,很难成为称职的医生,村医也不例外。
盯着新农合政策而进入村医队伍的村医,大多不是来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是来共享“新农合大餐”的“怪物”。我身边这位“三上三下”的村医,要是投入“巨资”干村医,他一定会把村民的身体当作套取新农合资金的“托”,要么夸大诊疗,要么移花接木,要么滥用药物,要么无中生有,总之“赚钱为主”。
这种盯着新农合为“蛋糕”的村医大凡不是“为医而来”,是“为钱而来”,应该重新审视审视。村医的前途在于终生学习再学习,掌握简便效廉的诊疗方法为村民服务,新农合不是他们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