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应该具备不一样的“三心二意”

(2012-08-22 09:20:32)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患关系

《中国社区医师》(邮发代号:80-358)2012年29期:

                          医生应该具备不一样的“三心二意”

 

         临床医生要直接面对面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与患者的交流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的和谐。我认为,医生要有不一样的“三心”和“二意”,才能达到患者满意的目的。

          仁爱忍让之心
       “医乃仁术”,仁乃同情、友爱、尊敬对方。人们常说患者是弱者,除医学知识方面切缺外,身患疾病才是真正的弱者。每个人的身体出现病态时,都易表现出烦躁、忍耐性差等状态,医生要在合理范围内谦让患者,随时要有忍让患者的“举动”,至少要让患者感到医生是真心真意为自己想问题的。
          换位思维之心
         医生每时每刻都在与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地位的人打交道,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患者。因此,面对不同的患者,医生要时常站在患者的角度想,想想患者到底内心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或者期望什么样的医疗效果,这样,医患就很容易融为一体,齐心协力攻克病魔。因此,医生要做到“站在患者角度”想事情,做事情,选择医疗方案。
          精益求精之心
         医学是无止境的,当人们公认的“疑难杂病”被医学界攻破时,新生代的疑难杂病又开始侵袭人类。 通过一代又一代医学人才的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攻破疑难病。医学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行业,对待每一个疾病都要有严谨态度,立争做到精益求精,尽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对患者病情随时注意
         疾病是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转变的,哪怕最简单的感冒,也有可能在瞬间并发心肌梗塞,夺走患者的命。曾经就有一个年轻的患者,因与他人发生小小纠纷,双方发生轻微的肢体接触后,纠结到医院已是午夜,值班医生通过问诊、体检,没发现任何外伤痕迹,没发现任何疾病征兆,嘱其暂时住下来,次日做辅检后才谈治疗。谁知, 患者再也没醒过来,后来,通过法医鉴定为“心肌梗塞”,可能与患者情绪变化有关。
          对患者心情定要留意
          每个人受环境、事物、人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患者到医院后,可能因医院环境、医生服务、护士态度而影响到病情和心理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一个小小的微笑和举动都能让患者心情突然变化,所以医生要随时留意患者的心情,当发现他有什么需求,有什么不满意,有什么委屈,及时与其沟通,在医学、科学、法律、伦理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人们常说,做事不能三心二意,那是指做事的认真程度。对于医生来说,没有“三心”和“二意”很难做到让患者意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