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19期:
各方“心术”都要正
医患关系才能和谐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心术》讲述了医务人员在现实工作中的艰辛,不是被患者、患者家属误解,就是被领导、家庭误解,甚至被社会、媒体误解。该剧作者想通过剧情讲述医生不但要有过硬的医术,还要有用心对待病人的技术---既“心术”。
看了第一集,笔者就一句话,“如今当个好医生真难!?”
剧中的谷超华医生在无法联系到“颅脑外伤”患者陈平的家属时,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职业精神体现出来,没等家属签字便给予患者做了手术,手术是成功的,可正在与患者家属交谈病情的一瞬间,患者突发“应激性心脏病”,经救治无效死亡。一场“医疗纠纷”就如此拉开了序幕。
患者家属撕拉谷医生的衣物、媒体片面的报道及“骚扰”谷医生、医院开除谷医生......险些把谷医生推向“自杀”。
其实,整个事件过程中,谷医生只不过是忙于“救命”,来不及等病人家属签字而已,至于病人发生的意外,给签字、医生技术、诊疗过程没有任何联系,只不过是外伤、手术、用药等不可避免的意外而已,换给谁也没有办法。可法律法规给予的“签字不到位,则要承担责任”约束了医生,使医生在“救人”和“符合法律之间”难选择,有时“符合法律规定”就会使患者失去生命,医生难为啊!?
看到此,想再次说,“当个好医生太难了!”面对诸多“病因不明了”的疾病、无穷不尽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同体质的应激反应等,哪个真正的医生敢说,“百分百没问题”呢?
医患关系的复杂化原因是多元的,如剧中谷医生遇到的这桩“医疗纠纷”,因“家属签字不到位”医院则承担50多万元的经济赔偿,谷医生被“下课”还承担8千多元的经济责任。是不是制度“有些走了样”呢?在急于“救命”的危险时刻,谁不会误会一些呢?这岂不是给医生一个“只准成功,不许失败”或者“宁可一切符合规定,不管病人死活”的“歪曲职业精神”呢?
笔者认为,剧中谷医生的这桩“医疗纠纷”,存在很多“心术不正”的地方。患者家属不从医生角度想,假如患者是因为“等签字”而延误治疗时间死亡,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媒体不认真、客观、科学的报道医疗事件,把没“搞明白”的问题往医生个人身上推,假如该患者成功救治好了呢,变相把医生看作“成功是恩人,失败是罪人”的境界;医院完全了解事件的真实面目,不公诸于众,把无辜的医生开除,“大局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怎能这样的歪曲呢?大众人群为什么喜欢用“一锤定音”来看待医生的“过失”呢?.......
医患关系要走向和谐,光靠医生有“心术”是不够的,需要制度的“心术”也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各方,包括媒体、社会等,整个社会各方的“心术”都向良好、健康的轨道发展,医患之间尤如“亲人”般的和谐关系才有望尽早实现。
本文发表在《中国社区医师》(邮发代号:80-358)2012年第19期,刊出时略有改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