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章被《中国中医药报》发表,单位奖励的启示

(2011-12-25 16:42:13)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学博谈

          文章被《中国中医药报》发表,单位奖励的启示 

                                 小梅医生

    湖北天门小学生张哲恒在2011年9月26日的《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让奶奶的眼泪没白流》一文,提到去年他爸爸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单位给予500元的奖励。笔者看后,对此奖励有些自己的见解。

    或许是单位看重了《中国中医药报》的名声。《中国中医药报》是目前我国中医药行业较为权威的大报,能在上面发表文章,说明作者的观点较为有价值。为啥呢?因为大多中医药行业杂志都要求作者付版面费才能刊登文章,而《中国中医药报》不收任何审稿费、版面费之类的费用,若文章被刊登,还要给予作者适当的稿酬。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中国中医药报》上刊登的文章观点是“真功夫”,而不像其它刊物样,扮演一个为那些“虚伪”作者提供的“自费吹捧自己”的平台。
    然而,有些所谓的二级甲等、乙等中医医院,连在《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杂志》这样权威的中医药专业刊物上都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可想他们对中医药学术、中医药文化、中医师培养等等重视到什么程度,对得起他们所谓的“二甲”、“二乙”吗?
    张哲恒小朋友所讲他爸所获得的奖金,可以是他爸那篇文章稿酬的10倍之多,然而医院看重了他爸的学术成绩,看重了《中国中医药报》的权威,更看重了中医药发展的将来,我想“一点也不多”。
    像张哲恒这样的“中医药小苗”在祖代的带领下,小小年纪就能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开起中医药花”,那是我们中医药多么充满遐想的未来啊!可是那些号称“名医”、“专家”、“主任医师”、“最权威”中医药行业“大家”,有几个在像《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杂志》这样的真正权威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呢?他们还到处向公众宣传“发表论文多少篇”、“著专著多少部”、“获得多少多少奖项”、“创造多少中医药‘神话’”,难怪有人抓着了他们的把柄,说他们才是真正穿着白大褂的“医骗”,什么论文、什么专著、什么获奖、什么“神话”,全是花钱买来的。
     如今,只要打开网站,什么帮助“包装”的都有,连清华、北大的文凭都可以“包装”,别说发表文章这样的“小事”了。
     每年笔者收到“要钱”的刊物征文通知、短信、邮件等,简直是无数。当然在刚临证时,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人给予交流经验,因为大多都是知道自己的“底细”的,也曾经“上过当”。现在笔者再也不向要交版面费的刊物投稿了,它们大多“有求必应”,不管文章质量,只要交钱,没写文章都可以发表,因为有“专业写手”。
     笔者说过《中医发展离不开“铁杆中医”》,现在资格“中医执业医师”的,特别是基层,有多少是“铁杆中医师”呢?几个“伪科学”、“不系统”、“乱逻辑”样的字眼就被打蒙了,或者是几张百元大钞就被迷惑了,连自己“姓”什么都忘记了。
     近年来,学术浮躁、学术造假似乎是“家常便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骗子为什么有?就是因为有人愿意被骗,否则,骗子不可能有生存的“土壤”。要让别人不再说我们中医药的“闲话”,首先我们中医药工作者就应该堂堂正正做人,正正经经搞中医药学术,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钱学森有句名句叫作“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希望我们所有的中医药工作者也要领悟钱老“人云亦云”的后果,特别是中医药新闻媒体及中医药新闻工作者以及中医药单位和中医师们,向《中国中医药报》学习学习,向张哲恒他爸的单位学习学习,乃至向张哲恒这样的“中医药小苗”学习学习。
 
                                                        作者:四川古蔺    梅松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