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学会提问》读后感
(2018-07-02 10:14:11)分类: A3项目实施 |
《让教师学会提问》读后感
俗话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有思才会有学。学习本身是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设计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学会通过高效、智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参与度,是当代教学改革中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善于设疑、提问,是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角色,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好奇和探究是人的本能,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的过程。对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表达过他的观点:“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对知识和学习的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与学成功的关键。
现实中,许多教师由于未能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往往为了提问而提问,把启发式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未能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二是未能抓住问题的核心;三是对问题的设计不够。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本书作者通过对“基本问题”的深入剖析,引导读者认识“基本问题”、学会使用“基本问题”,深入浅出地将读者引向了有效的课堂提问。
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指导用书,它重点解答了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有效的问题;二是什么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作者通过分析这两个问题,为教师和专业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同时,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本书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性专业读物,对于开启新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中的随机点名我特意在课堂上尝试了下,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个挑战。当已经烂熟于心的教学标准被改变时,最初你可能会感觉到来自学生的反抗。但面对反对,如果你能坚持下来的话,就能在课堂上建立“新的秩序”。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公平游戏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应该专心致志地参与到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