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的齐兰古城
一个忘记历史、丢失文化的民族将是蒙羞的民族。古丝绸之路,从洛阳到地中海,跨越地理空间7000余公里,从两汉到清末,穿越历史时空2000余年,曾饱经岁月风雨。当现代文明的建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历史的繁华已经被无边的黄沙所湮灭时,追踪先祖走过的艰辛里程、找到历史遗留的动人故事,这既是现代人的精神夙愿,也是现代人的历史责任。

古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曾经推动中华民族经济繁荣,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贸易和文化通道,她的每一个段落,都如同她的整体一样,对人类历史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责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郁头国是古西域36国之一。古郁头国疆域——那是一个可以放飞历史之梦的地方。她曾位于丝路北段,西汉时崛起于今乌什、阿合奇一带,唐代设为郁头州,东汉时期又延伸至现柯坪县以南至图木舒克以北地区。在她丰富的历史积淀中,为我们留下了至今可供瞻仰的唐王城、托库孜萨来佛教寺院、包尔其佛教寺院、琼梯木烽火台、麻将勒克屯垦城遗址、达干古城、齐兰烽火台、齐兰古城等文化遗迹。

在图木舒克市至齐兰古城之间的80公里荒漠区域内,更不时可见人类生活的遗迹,包括黑陶、红砂陶、紫陶、青铜制品、琉璃珠、古水井等等。它们被经年风沙埋没,又在风沙中倔强显露,似乎正是等待着现代人对古文明的缅怀与注目。

齐兰古城因柯坪县启浪村而得名,原名阔纳先尔。属于丝绸之路北道郁头国。位于柯坪县阿恰勒乡齐兰村东6公里,地处东经79°38′5″、北纬40°32′14″之间,西汉时约2300人,300户,养兵800名。王都在尉头谷。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等职官。经济以游牧为主,风俗与乌孙同。南与疏勒接,但因山阻而不通。东汉国名尚存。《后汉书·西域传》疏勒条称:疏勒东北经尉头、温宿、姑墨、龟兹至焉耆。为清代驿站遗址。其西北方为现今的齐朗镇,是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汉代从龟兹国到疏勒国,此地东来西往的商队、使者、军事人员、旅行家从温宿出发,再次经过必经补给粮草,经过检查后始可执行。唐代以后由于图木休克地区建立了蔚头州,所以此地又是蔚头州的东大门。

古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称炮台)、官邸和较完整的城楼城墙。平台长13米、宽8米、高5米,为夯土筑。城墙仅1道,南北向,长约80米,高约5米,墙头上规则地筑有近30个雉堞(俗称:城垛)。城墙中段开设有1城门,宽约2.5米。城墙北端筑长方形角楼,高约6米,顶面长12米、宽7.5米,角楼架上护堞高7米有余。官邸位于城楼之西约30米处,约有1500平方米,地面残留有地砖,残存墙基由青砖砌筑,一部分为东南方向的住宅建筑群,约有7.5万平方米,多为残垣断壁,基本结构仍可辨认。住宅区内有1条西南走向、宽5米的街道(我把它叫做“中央道道”)和许多纵横交错的小巷,城中有1个干涸的大池塘。可以想象出当年是何等的喧闹和繁荣。

我们领略了古城雄姿之后,又匆匆驱车向南穿越10多公里沙漠到达齐兰烽燧遗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