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 氏 家 训
(2011-12-08 13:53:36)
标签:
杂谈 |
谌 氏 家 训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才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①,藏诸金柜②。子生孩提,师保③固明。仁孝礼之,导习之矣。凡庶固难画一,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溺爱者流,不惟不勤约束,其于日用饮食恣其所欲。宜诫翻④奖,应呵反笑。迨到骄慢成习,制之不能,挞之不改,忿怒日生而增怨。逮于长成,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喻⑤,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日生。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人之爱子,罕有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正所以祸之也。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裙。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容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⑥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圆盖,必不合矣。唯兄友弟恭,不为傍⑦人之所移者勉夫。
凡庸之性,丈夫多宠继娶之嗣,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沉惑之僻,亦有事势使之然也。继妻之嗣年幼于前妻之子,提携鞠养,积习生爱,故宠之。前妻之子每居已生之上,宦学婚嫁莫不为防焉,故虐之。幼子宠则兄弟被怨;继母虐则你子成仇。家有此者,须当委屈调停,毋使后人起衅也。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媳。宠婿则兄弟之怨生焉;虐妇则姊妹之谗行焉。然则女之行留得罪于其家者,母实为之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飧”。此其相报也。家之常弊,可不诫哉!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少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幼竟婢妾之所点汗,风雨、犬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实⑧。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贤才出,国将昌;子孙才,族将大。家国皆然也。祖宗富贵自读书中来,子孙享富贵则贱诗书矣!家业自勤俭中来,子孙得业则忘勤俭矣!此所以多衰门也。又贵而忘贱,灾自骄生。迷而不返,祸因惑起。贵骄败之端,富奢衰之始也。甚靳必大贵,过怯必多亡,失乎中道也。
夫⑨人,上则有君亲,下则有朋友妻子⑩,苟能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以恕已之心如恕人,则全交。夫人,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从则众钦。和则可以接物;公则可以驭下人。有詈⑾人而人不答者,必有所容也。不可以为人畏我而辱之。人或起而我应恐不能出言矣!人有讼人而人不较者,必有所处也。不可以为人畏我而更求以攻之,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办,恐理亏不能逃罪矣!又,言而无益,不若勿言;为而勿益,不若勿为。知此可不失已矣!同居之人,往来须扬声曳履,使人知之。不可伏幽暗处以伺人言,此生事之端也!凡有僻静不可辄议,议人恐人有闻之者。俗谓隔墙有耳是也。人家不和,多因妇女以言激其夫及同辈。盖妇人见不广远,心不公平,舅姑、伯叔、妯娌非自然天属,故轻于割恩,易于修恐。非丈夫有远识则为其役而不自觉,一家之中乖变生矣!
妇人易生言语者,多出于婢妾,婢妾以他人之短言于主母,若妇女有见⑿,能一切勿听,则妄言不敢复进; 若听信从而爱之,则必再言之,使主母遂与人成仇,而婢妾方且得志。奴隶亦多如此在,主翁切勿听信。
人之有子者使有业。贫贱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有业则不至于非为。为人父者宜预为之谋。兄弟叔侄同居,长者总持大纳,幼者分干细务。长必幼谋,幼必长助。各尽公心则自然无事。
亲戚⒀故旧有所假贷,不若随力给之。借则我望其还,不免有所索。索频则彼反曰:我欲偿之,以其频索则已之。方其不终结怨而后已。盖贫人假贷,初无欲偿之意,纵其欲偿则将何偿?不若念其贫,随吾力以与之,则我无责偿之念,彼亦无怨于我。否即所谓因财成怨矣!人之姑姨、姊妹及亲戚妇人,年老而子孙不肖不能供养者,不可不收养,然又恐其身故之后,其不肖子孙妄经官司,称其人因饥寒而死,或称其有遗下囊箧之物。官中受词,必被追证所扰。须于生前白⒁之于众,质⒂之于官,称身外无余物方可。
遗嘱之文,皆为身后之虑。须公平乃可保家,如郤悍妻黠妾,因后妻爱子中有偏曲,或妄立嗣,或妄逐子,不近人情,皆兴讼破家之端。人有婢妾不禁出入,至于外人私通有妊,不正其罪而遽⒄逐去者,往往有于翁身故之后,言是主翁遗腹子而求归宗。旋致兴讼。乡俗宜谨此。买婢妾不可不细询其所自来。恐有良人子女为人所诱,若果然则告之官,切不可还与引来之人。恐有自残。佃仆妇女等于妇家妇女小儿诱谑,莫令家长知,而欲重息以生钱谷者,皆有心于脱骗,必无还意。而妇女、小儿不令家长知则不敢取索,终为所负。为家长者,宜常以此言喻之。有轻于举债者不可借。必是无籍之人,已怀负赖之意。凡借人钱谷少则易偿,多以易负。故借多者虽力可还亦不肯还,宁以所还之资为讼费者多矣!人之敢于举债者,必谓他日宽余可以偿也。不知今之无,他日何为而有?无远识之人求目前宽余而挪借,在后者无有不破家者也。凡有产必有赋税,须先留输纳之费,却将余剩分给日用。所入或微,只得省用。毋临时偿息,以致耗家。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太慈则人欺,太察则人疑,太和同则亵,太凌厉则人忌。惟内而精明,外而浑厚,审时度势,揆⒅理知几⒆,是谓君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遂成枯落,将复何及!人心何所不至,事亦何不可为。然有命以制之,有理以范之,有法以惧之,更有冥报以惕之。凡人举心动意,常如谒神之时,何患不善。若恶念一起,当于萌芽中决绝。不容他二念相续。心静则神在太虚,何寥廓也; 心杂则神在泥涂,则何逼窄也。太虚则暇逸而清; 泥涂则张皇而浊。岂惟魂梦之间迥然沉殊!天堂地狱即判于此。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世俗不晓,只将目前富贵为福,目前患难为祸。不知富贵之人若其心邪,其事恶,正人视之,无异囹圄粪秽中也。患难之人其心若正,其事若善,仰不愧,俯不怍,即在贫贱忧苦中亦是福德。
洒落是保心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含忍是处人第一法。
天以和风霁月,不惟人有喜色,鸟雀亦有好音。地以广衍平畴,不惟车马安行,禾麦自然畅茂。人心亦然,和气致详,乖气致异。可见迎休⒇迓福之道,只在平恕二字。
祸莫大于纵已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故有一言而干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生平之福者,不可不时加检点。
言语到快意时便截然忍住得;气到发扬时便翕收敛得;嗜欲到沸腾时豁然消化得。非天下之大勇不能。荣华富贵,天与我的;淡泊贬损(21),我对天的。贫贱困危,天与我的;守正修节,我对天的。我尽我心,天有天理。
世事如梦,人谁不知。但见暧热又立脚不定矣!自古热处人不小,故君子处境,宁风霜自挟,勿鱼鸟亲人。
福善祸淫,断断不爽。然有恶而眼前反昌者,盖天纵其恶待满而戮也。至于积德而反多缺陷者,必生平有无心之失,败德害人而不自知。否则天有心以厚之,欲坚其心,试其退转与否,望其积累更深耳。晏安受享者乐而志惛;瘁忧摄者若而慧生。故人处顺境,悠忽误事不小,惟逆则艰难险阴中淘练出极坚的骨力,不朽的事业。是以豪杰处此,便看作天心仁爱,不肯当面错过。止(22)是无志之人便觉逆境为苦。
人生六七十年间,始终富足者无几,或先贫后富,或先富后贫。大抵自贫而富,渐入佳境;自富而贫,无非恶况。与其晚而流落,不如早年艰苦。后生小子,少居贫贱,正为福也。今人疾痛,大段是傲。象之不仁,丹朱不肖,皆只一傲,便结果一生做个极恶大罪的人。要除病根,须谦字为对症之药,即圣如尧舜。只是谦到至诚处,便是允恭克让。
世路风波,翻复莫测,惟有让字妙。让则争者息,忿者平,而祸释矣!
事不可太算,太算则造物忌而不成;料事不可太中,太中则轻忽起而变生。
忍字众妙之门,不但避祸,实进德大功也。凡不如意之事及横逆之来,正是困心衡虑自反内省之地。只认自已不是客,气自然坦平,讨了多少便益。彼无学问,任性情者,自受郁怒之苦,招尤取怨又不待言,故云:“每事只自反,一贴清凉散。”处家庭间更宜知此。若清俭之外又加一忍,何事不办?天地至仁,尚有恕憾;神明至尊,尚有玩亵。况人在世,安能见亮(23)訾(24)嘲倨侮,势不能无,惟坦怀任之,未可愤懑牢骚,以撄(25)吾心。
获罪 于君子,其愧深;获罪于小人,其忧大。故凡待小人不得不结以恩,不可拒之太峻,恐患之加已也。若因其有隙于我,苦苦必报,则累结冤家,终无了期。倘非有关系之人,则惟不较耳。绝交耳,不碍君子之道。
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神疲心血竭;气弱病疴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匀。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闲居慎。勿说无妨才说,无妨便有妨。爽口味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争先路径机关恶,近厚语言滋味长。与其病后思良药,不如病前能自防。
圣人只是退一步法。一部《易径》,每到盛满,辄思悔吝。日中则昃(26),月盈则食,天道原自如此。有才不可用尽;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所谓“存有余以还造化,留一步以长子孙。”
酒者,所以养老也,否。则宾朋聚会借以合欢耳。非如饥食渴饮,万不可缺者。佛氏恶其迷性,圣人目为狂药,其为害也。柔弱之人饮人而暴;恬静之人饮人而躁;简默之人饮之而哗。事家密者酒泄之;事宜急者酒懈之;事宜记者酒忘之;有忿气者酒佐之;斗有情念者酒益之狂。可不慎欤?至日间饮酒尤宜切戒。不但废时失事,恐有应酬,观者不雅。即使令呼遣,童仆亦且退有后言,况他人乎?若二更以后,又不宜饮,以其耗神酿祸也。
色欲最易迷人,然须权自我操,不然,玉山(27)横倒,奄奄一息,悔之晚矣!语(28)云:“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败国之事不一,而好战者必亡。”至于邪淫则折福夭寿,殃留子孙。一念之差,万劫莫赎。诸书所载显报,昭然可畏哉!人生数十年,少与老,去其半。疾病忧伤与夫伏腊游、宴戚友,绸缪之日,又去其半。时光瞬息,所余几何!而不行好事,不做好人,真真辜负一世。若复白日醉梦,红粉缠绵,戕荡家,大坏人品,更可悲也。
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子弟及家众。分职受事,责其他功制财用也之节,量入为出,给衣食以及吉凶之费。裁冗滥,禁奢华,当存赢余,以备不虞之患。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读书期荣,其小者也。欲使明礼义,变化气质,免终身作痴钝汉耳。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缺一不可。
子
征逐淫朋
早眠晏起
不循退让
婴
撒娇多啼
倨强不顺
注释:①【玉版】古时用以叙事颂德和记叙教戒的典册。《大戴礼记》:“素成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②【金柜】古时为国家藏书之处。③【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此处为“教导”的意思。④【翻】反转。⑤【谕】比喻。⑥【娣姒(si)】妯娌。史妻为姒,弟妻为娣。⑦【傍】通“旁”。⑧【累德】损坏品德。⑨【夫】发语词。⑩【妻子】妻和儿女。⑾【詈(li)】责骂。⑿【见】见识;主见。⒀【亲戚】亲属。上古一般指父母、兄弟,与今义不同。⒁【白】告白;告诉。⒂【质】评断;评量。⒃【郤(xi)】嫌隙。⒄【遽】立即。⒅【揆(kui)】度量;揣度。⒆【知几(ji)】知道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的因素和迹兆。⒇【休】吉庆;美善;福禄。(21)【贬损】贬抑;压低。(22)【止】只;仅仅。(23)【亮】亮节。坚贞的节操。(24)【訾(xi)】毁谤非议。(25)【撄(ying)】扰乱。(26)【昃(ze)】日西斜。(27)【玉山】形容仪容美好。此处“玉山横倒”形容 美的身体为色所摧残。《世说新语》:“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倾。”(28)【语】成语、谚语或古书中的话。(29)【中馈(kui)】指妇女在家主持饮食等事。《易经》:“无攸遂,在中馈。”
公元一九九六年岁在丙子秋月
二零一一年(录自一九九八《谌氏文史选集》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