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及国内经济环境扑簌迷离的今天,中国股市在刚刚过去的五月份走出了一波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虽然这波行情符合我们去年底对今年行情以套利为主的基本判断,但其力度依然超预期。那么走到了今天的局面,我们该如何制订下一步的战略战术方案呢?
我们先来看看各类指数的表现,创业板指数从585点上涨到最高的1091点,在半年时间内累积涨幅达到了接近一倍,中小板指数则从3557点上涨到最高的5218点,而主板指数则表现极为孱弱,从1949到当前的2300点附近,连2月18日的2444点都还差得远,这种格局再次充分告诉了我们,研究分类指数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在基本面情况没有得到较大改善之前,希望个股全面普涨的愿望是不大靠谱的,我们过于沉迷于过去的投资习惯,看大盘(实际上是主要看主板指数)做个股,很容易犯错。当前一个核心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大盘风险大不大?个股还能不能做?
2300点大盘风险很大吗?笔者也认为这个系统性风险并不大,毕竟市场一直处于偏悲观的预期上,但是处于高位的创业板指数风险就明显较大,个股的风险大不大呢?就在近期,一批前期强势个股已经开始出现大幅回落,这并不单单体现在创业板个股上面,而这一切发生的背景仅仅是大盘在高位的整理、并未出现大幅回调的过程当中,因此,我们有必要严密关注到三个要点:
1、各类指数当前已经进入到了横盘期,实际上趋势性的大涨已经告一段落,调整已经明显开始了;
2、前期累积涨幅过大的个股,已经是强弩之末,快速的回落表明当前市场的风险明显加大。
3、股市里面,尤其某个阶段性的上涨,所谓优质的成长股也好,蓝筹也罢,涨多了就得调,说得通俗点就是涨久必跌,跌久必涨,所以一旦出现调整,管你什么题材还是成长股,绝大多数都将会进行调整,只是幅度不同而已。
基于以上的基础分析,我们的结论是,指数性全面调整已经开始,个股回落的幅度更多将会因为累积涨幅的大小决定,这个标准也许更为直观简单,选择在目前点位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降低我们的持仓水平是明智安全的选择,哪怕您是个死多头,也可以基本满足于已经获得的成果,不建议在高位上再进行换股操作,更不建议追高买入当前的强势个股,调整到位之后再行考虑新的布局和建仓肯定来得及,此外涨幅小的个股也应谨慎介入,毕竟即便后市风格转换成功也将需要较长的时间,既然选择了防守,不如一次防到底,放弃点蝇头小利而大幅降低短期可能面临的风险不失为智者的选择,这种策略尤其适合于选股和操作能力不强的投资者,落袋为安的时候已经来临,祝大家好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