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不是股市末日!
2011市场中性但依然存在机会的判断是本人历史上少有对市场预判错误的一年,想到过熊,但没想到过这么熊。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深刻反思。
第一,对银行方面传出的信息敏感度低。
记得在2010年底,本人从银行方面各个渠道及公开信息已经充分认识到,2011年的金融形势不乐观,银根紧缩是一种必然态势,当时已经判断到四万亿种下的恶果,将只能由社会买单,但是依然忽略了其带来的种种严重后果。实际上,中国股市从来都是个资金推动市,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依然是。在资金紧缺的环境中,期待市场走好是妄想,所以对银行政策及动向的关注度要提高,是我们每一位投资者今后将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虽说这是个简单的逻辑,但是在股市实践中,一旦遇到类似状况,我们就不得不拿出最悲观的市场预期来面对,这点跟国际上的情形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这是中国,融资渠道还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运行对银行的依赖程度甚高。
第二,对IPO判断出错。
按照常规逻辑,在高速发了一段时间的IPO之后,市场往往会制造出强烈的质疑声音,因为IPO本身漏洞甚多,尤其“三高 ”发行、重融资,、轻回报是个致命伤,所以我当时推测在年中一带这个高速发行能得到缓解甚或带来政策方面的变化,但依然还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四万亿”究竟有多么可怕。市场走出的态势告诉了我们这样一种逻辑,四万亿搞出了个大泡泡,财富被少数人等快速圈走了,然后留下的漏洞只能由资本市场、由社会买单;银根紧缩了,那么企业资金从何而来,资本市场(在中国,可以理解股市就是资本市场的代名词)就是一块最大的肥肉,诸多人等虎视眈眈;银行要控制风险了,则意味着经济风险增大了,也只有社会来承受这样的风险,我们永远得记住,从各个角度而言,百姓阶层永远是食物链中的最低层次环节,自古以来皆是。在这样的一个宏观背景下,IPO搞成今天这个样子,实际上是必然,所以,我反思的结果是,虽然我们不惮以最恶的眼光看待国人,但我们为求自保,今后必须在任何时候的股市当中记住,天灾易躲,人心难测,我们不得不以最险恶之用心揣度别人,只为了自己血汗钱的安全。
第三,过于注重或者过于关心宏观政策面的变化,弱化了市场本身走势的技术性研究。
技术分析手段,很多“职业选手”不屑一顾,实际上,股市本身的走势就是对各类基本面因素的综合反应,这点尤其值得我自己深刻检讨,因为在2001年的六月,2007年的九月,2008年的十月,2009年的七月等等诸多拐点之际,我都是采用技术分析方法发现了市场的重大风险及机会,所以技术分析方法对于中国股市还将长期有效,照搬国外的什么估值模型和投资方式,在中国股市起码是个缺翅膀的天鹅,中看不中用。
所以到了今天,在基本面乏善可陈的时候,我的博文中对市场的评估和预测,除了继续密切关注政策环境变化、经济动态之外,将主要以技术分析手段作为基本分析工具,这点请大家注意。
第四,宿命论者的错误。我是个宿命论者,对自然现象与股市的关系一直都有点研究,也一直试图摸索出一些规律。远的不说,就拿2008年,先有冰灾,接着汶川地震,股市大灾;2009年七月底,日全食,股市。。。2011,日本地震,福岛核电危机,股市。。。在我的记忆中,出事多的年份,股市似乎没怎么好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验证下呵呵)。这个世界有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东西,彷佛幂幂之中自有天意。虽然我不能得出结论,天灾跟股市的关联度到底有多大,但是祸不单行好像在股市中时不时会印证一下,这个有点玩玄论,权当一乐吧。
本文虽然是亡羊补牢,但是我认为只有不断在总结和反思中学习提高,才是我们在这个市场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宝,肤浅的认识,见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