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发展再定位的几个议题

(2019-06-26 11:15:58)
标签:

东方财经杂志

分类: 《东方财经》2019-9

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港深两地经济发展的日趋融合,香港的发展再定位问题再次引起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早在201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就呼吁,香港必须重新定位,社会上下必须尽快掌握中央的战略布局,配合国家的发展,制定互惠、互利的协作规划。董建华表示,香港的最大优势是来自中央的支持,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预计,在2030年至2035年间,中国更可能超越美国,晋身全球最大经济体。届时,庞大的消费市场会对金融、医疗、专业、影视、文化娱乐、品牌推广、设计等服务出现无穷的需求。董建华说:“香港置身于国家通往全球最大经济体之路的窗口,只要我们进一步装备自己,提升竞争力,不单能够为祖国提供最好的服务,亦能为香港带来无限机遇,特别是为年轻的下一代。”

香港需要再定位、再出发

不久前有香港媒体特别举办论坛,就香港发展的再定位问题进行研讨。由于香港发展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巨变,香港原有的发展路径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改变过去那种眼睛只看自己和发达世界,而不重视内地飞速发展的机遇,甚至不屑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打交道的旧思维。香港要在继续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与粤港澳大湾区一道携手争创新优势,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为香港中长远发展打好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那么,应该如何重新审视香港发展的定位问题呢?毫无疑问,既不能脱离香港发展的历史和既有优势,又必须正视外围环境变化,开拓新视野,着眼香港未来发展需要,规划新的发展路径。香港回归后,第一任特首董建华先生曾在其第一份施政报告中给香港描绘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未来发展蓝图,要将香港打造成为亚太地区著名的科技城、数码港、中药港、资讯中心。然而,由于香港的商业文化盛行,急功近利思维影响甚深,特别是香港社会内部政治纷争不断,内耗严重,无论政府还是商界以及社会各阶层,根本无心专注创新和发展问题,因此,导致香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步履维艰,其他发展宏伟蓝图也大多停留在纸上。

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小型城市经济体,之所以崛起为亚太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完全得益于内地把香港作为与国际联系的桥头堡和重要的贸易窗口。回归之后,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尽管香港先后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SARS疫情、科网股泡沫破灭、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外围冲击,但由于得到中央政府强大的支持与内地的帮助,香港躲过了一次次劫难。因此,香港回归二十二年来,尽管历经各种坎坷,但一次次化险为夷,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近3%,大大好于同期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水准。从香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出发,香港无论怎样定位都离不开内地这棵参天大树为自己遮风避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的支撑是香港思考一切再定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了国家大发展的支撑,香港再定位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何抓住国家发展的重大机遇,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近两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炉,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制度也已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实施,等等,可以说,国家的全面改革开放为香港澳门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发展舞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提供了最佳平台。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能够像香港和澳门这样背靠一个如此巨大的、欣欣向荣的市场,更没有一个地方像港澳这样能够得到中央政府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支持,也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香港这样扮演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角色。香港只有充分善用中央支持和国家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凖确扮演好自己在“一带一路”建设、国家重大发展部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粤港合作等重大发展舞台中的角色,才能够真正找准自己的定位。



作者:颜安生



文章来自:《东方财经》2019-6期

【上新】《东方财经》杂志第2019-6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