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峡两岸】台湾水果大丰收,到大陆为啥还这么贵?

(2018-08-14 16:26:52)
标签:

东方财经杂志

分类: 《东方财经》2018
       台湾水果今年由于气候因素大量盛产,却因为滞销,导致难以采收而直接烂在地里。网上更是流传,香蕉、凤梨产地采购价暴跌至每公斤仅要台币1元,震撼社会各界。

      最近几个月来,水果价格的崩坏,已经引发台湾农民和地方人士不满。许多人都归咎于因两岸关系冷淡,影响到台湾水果销往大陆。

       但两岸的相关统计数据都证明,今年至目前为止,台湾水果外销至大陆的数量并未减少,甚至还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5%左右,可见政治并未影响台湾水果的外销。外界相关的口水战都只是捕风捉影。大陆市场不但没有因为政治因素抵制台湾水果,反而卖的比之前还好。

       在台湾内部,这个问题再度吵成一片。但诡异的是,在大陆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台湾水果,并没有因为今年产地的盛产而价格下跌,反而继续维持高价。这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除了商业因素以外,究竟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2015年曾在台湾出版《水果政治学》的前媒体人、曾担任台北农产公司重要幕僚的焦钧,就在该书中提到,除了两岸市场运作的差异,台湾水果外销大陆与台湾内部政治关系上的暧昧,更是众所皆知。

       焦钧认为,台湾农民比较想要固定的销量和稳定的收益,却无奈由于台湾官商介入,造成分配不均。大陆则有透过政策采购以拉拢民心,虽然解决部分台湾水果的销售问题,但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怎么卖?能不能卖得动?又是另一回事。这些盘根错节的政治角力与利益分配,形成了一门“水果政治学”。
 
       焦钧在书中直指,2005年国共双方的沟通平台建立后,为认真执行“胡连会”的共识,大陆曾针对台湾水果产滞销进行过“紧急采购”。在2008年以前的国民党在野期,大陆总共发动了三次对台水果紧急采购。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大陆采购政策也就不再隐晦,大喇喇地浮上台面执行。焦钧认为,这项政策表面上看似达到稳定价格的成效,但也让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的通路全面溃败。许多政商人物穿梭于此、分食红利,其结果就是台湾基层农民成为配角,最大的获益者其实还是政治人物。

       2016年台湾再度政党轮替,蔡英文上台后,台商圈不断传出,大陆已中断两岸“小三通”等便利性的农产品进出口管道,改由正常的检验、检疫程序,并严格把关,造成台湾水果销售到大陆的成本大幅增加。

       就连重量级的台商、全国台企联发言人叶惠德都在去年5月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岸“小三通”等农渔产品的绿色通关,是过去两岸关系较佳时,大陆对台湾的一种“特殊照顾”。最近几个月,已陆续传出,大陆方面将对台湾采取一般性的检验措施,不再有特别优待。

       进行此类贸易的台商也抱怨,2016年以后,大陆海关和检验单位针对台湾水果的检验措施变严格,甚至曾使台湾销往上海的凤梨,批发价涨到一箱人民币100元以上,自然影响到市场销售的最终价格。

       以往即便台湾水果主要的大陆市场在华东和华南,但约高达9成是循“小三通”模式,从厦门或福州以“特殊优惠”待遇进入大陆,基本上也很少遇到检验。进到大陆之后,业者再采取装车的方式,以陆路运到主要市场的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转为陆运之后,由于交通因素、过路费,以及路途中间造成的损耗,一般估计应该在25%上下。

       此外,虽然大陆给予23种台湾水果零关税的优惠措施,但业者还是必须缴纳13%的增值税(5月以后降为11%),实则并非如外界以为的完全“免税”。

       当然,除了原产地、贸易商和中间的折损之外,由于台湾水果锁定在中高价格路线,所以还要保证承销的超市和业者有一定的利润,以免造成水果进得了大陆,却没有人愿意卖的局面。

       这林林总总衍生的成本,自然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此外,熟知两岸水果贸易的人士也说,今年虽然部分台湾水果盛产、价格崩跌,但以凤梨、香蕉、芒果等台湾热门水果为例,它们在大陆市场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因为气候同等变化下,今年海南跟东南亚的水果,其实也大幅盛产。例如都乐在菲律宾种植的凤梨,品质也很稳定,产量又高,价格比台湾更低廉。

       如何应对台湾水果价格暴起暴落的困扰,专家认为,还是要从改变台湾本身产销机制着手。要让政府、农会可以确切掌握该年度的蔬果产量。举例来说,可以考虑设计一套云计算系统,让各个农民下载手机App,将自己当年的栽种量或栽种面积,上报到系统,使农政单位便于参考,以提前做出评估。

       至于台湾水果在大陆面临的高价和竞争问题,专家认为,只能仰赖更多人投入相关市场,增加供给面和市场竞争,并且设法阻断政商人士干预,才能让台湾水果在大陆不再依靠特殊采购机制,真正做到市场化定价。


原标题:
台湾水果在大陆为何还是这么贵?

作者:杜宗熹


文章来自:《东方财经》2018-8期

欢迎关注:东方财经杂志公众微信号(ID:dfcj-bj)

订阅、合作及投稿联系:QQ6486750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