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案例分析

分类: 课题炼金 |
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概括比的意义,通过讨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非类量的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先请大家欣赏几幅照片;谁能说说照片上的一些信息。(课件出示图片)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联合国旗和中国国旗。
二、比的意义
(一)引导探索,引出用比表示的方法。
1、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手拿的这面十字绣五星红旗的规格是:长45厘米,宽30厘米。
(1)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长与宽之间的相差关系或倍数关系?(先板书算式,再结合多媒体说说意义。)
(2)板书:
45-30=15
45÷30
30÷45=
2、感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长和宽之间表示成倍数关系时,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5比30,宽和长的比是30比45”。请大家用这种新的方式再说一说!
3、体验:
(1)谁能向我们的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的班级的基本情况。我班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有学生30人,男生18人,女生12人。把班级男生与女生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用上面类似的方法你能说一说吗?
生:男生是女生的多少倍?
生: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2)我们在用这种方式说关系时,能随便调换它们的位置吗?
4、小结:
(1)刚才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了比较,就是把两个量说成谁和谁的比是几比几——比,如:长与宽的比是45比30;宽与是长的比是30比45。在这里,不论“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第二组中,都是人数的比,我们把这样比较的两个量称为“同类量”——同类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翟志刚在太空中手拿的这面十字绣五星红旗,给出真实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从中让学生体验用比来表示关系的新方法。]
(二)引导探索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除法关系。
1、那么不同类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也可以像上面用比的形式来表示呢?
2、回到大屏幕,关于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又是怎样飞行的呢?这里还有这样一段信息:
(1)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42252÷90,这样列式依据的数量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
(2)这里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把42252÷90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自己试着说一说!
(3)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为什么两个不同类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4)小结: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而又相关的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像这里“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
(5)找出比:小丽买了5枝同样的铅笔共用去2.5元。—总价和数量的比是2.5∶5。
[设计意图:老教材在讲比的意义时,只强调比的一种情况,即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用到比的另一种情况,即不同类量的比,当然不同类量的比有关联才行,这时比的结果产生了新的量。教学时,通过介绍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让学生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类量的比。]
(三)归纳概括比的意义
1、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齐读)
2、用45-30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时,能不能说成比的关系?所以,比只是倍数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情况的实例,概括比的意义。着重说明这些例子都是通过两个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
师:下面,我们通过自学的方式进一步来认识比的一些知识!
1、根据学习提纲,自学课本:P44
(1)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怎样求比值?
(4)比值可以怎么表示?
(5)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交流反馈:
(1)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几比几]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怎样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求出商。]
(4)比值可以怎么表示?(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5)练习:根据比值的意义,试求比值:
45∶30
(6)结合刚才求比值的练习,谁能说说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项目 |
比 |
比值 |
联系 |
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而比也可以写成分数。 |
|
区别 |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用一个小数或整数表示。 |
比值是一个数,有时可以用小数甚至整数表示 |
①出示表格,阅读理解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②举例:8∶3= ;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但相对讲也比较简单,所以本堂课安排了一个自学的环节。在学生有能力通过独立学习的方式完成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主动权。依据学习思考题,逐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轻松地来学习数学知识。]
四、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1、师:比也像除法一样,是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又一种表示形式,还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么,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2、比的各部分相当于除法、分数中的哪个部分。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3、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而不用“是”?比、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不完全一样,那区别主要表现哪里呢?[比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所以只能用“相当于”这个词]
4、谁能用含有a,b两个字母来的式子表示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a∶b
|
联系(相 |
区别 |
|||
比 |
前项 |
∶比号 |
后项 |
比值 |
一种关系 |
除法 |
被除数 |
÷ |
除数 |
商 |
一种运算 |
分数 |
分子 |
— |
分母 |
分数值 |
一种数 |
5、根据我们对比、除法、分数三者的比较,你能来解答下面的问题吗?
(1)3∶(
(2)(
[设计意图: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堂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在计算比值、求比的前项或后项中,都要涉及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为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三者的比较主要是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及时的归纳。由于除法和分数间的关系学生掌握较好,所以学生理解三者关系不会很难。在交流汇报中,把上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五、综合练习
1、我来辨一辨
(1)4÷5又可以说成4比5,比值是5(
(2)小强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3)六(2)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六(2)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0
(4)甲与乙的比是4﹕3,那么甲除以乙的商是4
2、李强一家“十一”长假驾车出游的一组信息中蕴含着许多比,你能快速地写下来吗?
10月1日驾车行驶时间和行驶路程记录
上午行驶2小时 |
|
|
|
六、总结:通过学习,你能跟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吗?
教学反思:
总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