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叔叔于勒》——王君教学设计

(2011-10-27 20:11:44)
标签:

名师课堂

杂谈

分类: 《名师课堂》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王君)

                                     

【教学说明】

解读《我的叔叔于勒》,普遍认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

小说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和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并没有实质上的接触。就算最后“我”(若瑟夫)曾代表父母付钱给于勒,并且自作主张多给了小费,于勒也表示了感谢。这样的接触,也只是“我”单方面,于勒完全处于无知觉的状态。算不上是和于勒的正面接触。就是说,至始至终,于勒只是一个“符号”。作者故意置他在亲情的“蒙昧状态”中,让他并不掌控发言权。留给了读者阔大的想象空间。

那么于勒这个人物到底有何意义呢?

普遍的解读认为,于勒是菲利普夫妇梦想中的发财树,是菲利普夫妇价值取向的风向标,在于勒这面镜子面前,菲利普夫妇露出了贪财忘义、趋利避害的丑陋面目。真的是这样的吗?于勒真的是菲利普一家的梦想和渴望吗?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疑点。

教学,就是从这些疑点开始的。希望超越传统的文本解读,带领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于勒和菲利普夫妇,让学生通过这篇精彩的小说获得对人生人情的更加深刻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任何一个人或者简单地去批判任何一种人生。

教学中,我立足文本,鼓励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读和扎扎实实地咬文嚼字,走进文本深处。不断把学生推到文字的“悬崖”面前,让他们不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尝试着不断设置两难处境,让阅读介入学生的生活。相信科尔伯格的话:让他们产生两难处境,让他们的灵魂颤抖。每一个选择都是挣扎,都是冒险,都是精神生命的参与。唯有这样,师生生命才能产生共振,才能获得高峰体验。那是教育的极致,也是生命的大美。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受: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先看题目,如果把题目的这个句子还原到课文当中去,你怎么读这个题目。(平淡或动情)

 1、“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是谁?(虚构人物,“我”是一个小孩子,菲利普夫妇的小儿子。)

【投影】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指导学生动情朗读)

2、若瑟夫这样深情地称呼于勒,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对待于勒的。请你再次速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对于勒还有哪些称呼?(生找,回答)

【投影】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法国老流氓、贼、讨饭的……

3、结合这些称呼,回顾课文,请设计一条曲线来展示于勒的人生轨迹的起伏。

(生上黑板描画并且解说。略)

4、谁再在这条曲线上辅助画另外一条线或者另外一个图形,表示出于勒的称呼反复变化的原因。

(生上黑板画。画座标图形,画和于勒人生经历曲线相反的图形,并且解说。略)

5、看着这些图,结合你的预习,谈谈你的初读感受。读《我的叔叔于勒》,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读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读到了人的势利,社会的冷酷。

读到了小人物生活的不容易。读到了亲情的变异。……

6、感受都是真诚的。但是,对《我的叔叔于勒》,还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莫泊桑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请看【投影】: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对这位短篇小说巨匠的评价更是无比崇高。请看【投影】:

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引导读左拉的评价——(反复读“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

二、独辟蹊径阅读:于勒之谜

什么叫“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对作品就会有新的领悟。今天,我们就尝试着从《我的叔叔于勒》中读出点儿别的什么东西。现在我们就从于勒开始,通过对于勒的经历进行还原去破解于勒的命运之谜。

【投影】:于勒之谜

教给原则分析一个人物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他的起点。先看于勒的人生起点。

【投影】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什么叫“糟蹋钱”?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兄弟,你会怎样?菲利普夫妇怎么做的?

(于勒的最后结局是被送到了美洲,让他自己去闯荡。到了美洲的于勒却发现了变化。)

研读第二封信:

几年之内,先后来了两封信。两封信都告诉他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改变。重点来研究第二封信。【投影】:

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1、请学生朗读。

2、发现破绽:就是这封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了他们十多年的希望。但是,请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吗?

(于勒开头说他买卖也好,后面又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还说“希望为期不远”,这是矛盾的,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发财。

按照常规,如果一个商人生意真的很好的话,他是不会丢下生意去做长期旅行的。

如果他生意很好,又有长期旅行的时间和经济条件,为什么不可以回哈佛尔的家一趟看看哥哥嫂子,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呢?

就算是旅行,也可以写信啊。为什么要好几年不写信呢?)

3、于勒居然是个骗子!同学们,你读了这封信,你怎么评价于勒?

(于勒虽然说了谎,但他的心是好的,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他不是故意说谎的,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他很心疼家人,怕家人担心,所以才说谎的。)

4、原来于勒的心变柔软了。除了心疼家人,同学们还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于勒的什么变化?他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哥哥嫂嫂自己又一贫如洗了,然后忏悔请求原谅啊。为什么非要这么“绷”起呢?

(于勒很自尊,不希望哥哥知道他的现状。希望在家人的心中他是一个体面的人,是能够给家族带来荣誉和温暖的人。宁愿撒谎也要保留这点儿自尊。)

总结:看来,这封信是一把荒唐言,满纸心酸泪。于勒已经变化了,谎言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温度的于勒了。

研读船长的冷语:

继续看【投影】:船长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意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1、指导学生“冷冷地”读出这句话。

2、老船长的态度是冰冷的。但是,我们从老船长这句冷冷的话中,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于勒?

 (“不愿意”:还不上哥哥嫂嫂的钱,自卑;自卑的后边其实有自尊。无法兑现自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诺言,不敢回家;“不敢”的后边有责任心。害怕自己又成为哥哥的负担,成为家人的恐惧……

他宁愿让家人猜想他在外发财旅游,也不愿意让家人知道真相。感觉“没有脸”其实恰恰就是表现他要脸要尊严要温暖,老船长嘴巴里冷冷的于勒其实是热热的于勒啊!)

研读音容: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投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1、指导学生动情朗读。

2、探究,、还原于勒的形象。

(已经是一个劳动者。很辛苦,很劳累,很沧桑。已经是一个挣扎在底层的劳动者了! “他赶紧谢我”看出来于勒心肠很好,很珍惜钱,非常感恩,懂礼貌。虽然穷困潦倒,但是却有了一颗温柔的心灵了。)

重新评价于勒:再回顾一下他的起点——【投影】

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从起点到终点,请点评一下于勒。

(于勒变化了。从一个糟蹋钱的家伙变为了一个自立更生的人。

从一个坏蛋、流氓、无赖变为了一个正直的人。

从一个游戏人生的人变为了一个直面人生的人。

从一个充满罪恶的人变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于勒变化了。但是,有一样东西没有变,他的经济状况还和十多年一样——一贫如洗!!)

假如你是菲利普夫妇:【投影】

     假如你是菲利普夫妇……

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

弟弟,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惊诧于勒的变化,被于勒深深地感动,我会和他相认。

捧起他满是皱纹的手,温暖他,安慰他。

1、故事中的菲利普夫妇呢?他们是如何对待于勒的?【投影】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流氓!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请一学生绘声绘色朗读)

2、如何评价菲利普夫妇?(利欲熏心、冷酷无情、见利忘义、势利!)

 

总结:老师禁不住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什么人生经验的你们都能够一眼洞穿于勒的第二封来信中的诸多矛盾之处,菲利普夫妇肯定是中老年人了,难道他们就不能看出于勒信中的问题吗?不可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可见莫泊桑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

看来,我们必需解开——

【投影展示】

独辟蹊径阅读:菲利普夫妇之谜

【投影】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1、仔细品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菲利普真的就相信于勒会回来吗?

(读出了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盼望。仅仅是盼望吗?如果去掉那个“唉”,去掉那个“竟”,再读。还读出了菲利普的苦恼,他在深深地叹息。为啥叹息啊?于勒根本就不会在这条船上。何以见得?因为菲利普说的是“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竟”是竟然的意思,连菲利普自己都不相信于勒会在这条船上啊!)

原来从这句被重复了十多年的话中已经暴露了菲利普内心深处对于勒发财与否这件事的真实想法。那么菲利普夫人呢?看看她的表现。【投影】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2、尝试着暴怒起来,读出母亲的愤怒。大声地读。然后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母亲很仇恨于勒。读出了母亲的暴跳如雷。

3、母亲的愤怒是表面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读出来。除了愤怒之外,你发现到菲利普夫人心中的一点儿秘密没有?

把文中的“就”去掉,再大声读!(生对比读)

(原来菲利普夫人早就知道于勒是不会有出息的。菲利普夫人早就怀疑于勒发财的问题了,她早就想到了于勒完全有可能回来重新拖累他们的。)

4、既然菲利普两口子对真相都有所察觉,他们为什么不戳穿于勒的谎言呢?他们干嘛要欺骗自己啊?

于勒其实是菲利普夫妇的一个梦,这十多年来他们就靠这个梦生活。要是戳穿了,他们的生活就更绝望了。于勒,是他们漫漫长夜里里唯一可以看得见一盏灯啊。虽然这盏灯若隐若现,飘忽迷离,但是菲利普夫妇却宁愿把它看作一轮永不降落的太阳。

5、这对守着于勒之梦的夫妇,是一对什么样的夫妇啊!不要忘记了他们生命的——起点。

【投影】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 我母亲对我们拮据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请学生的朗读。

这两段写的是菲利普一家的生活状态。哪些关键词语要特别注意? (“刚刚”、“很晚”、“非常”、“并不是”。 “非常痛苦”的感受有吗?)

6、请大家努力去想像吧,人在非常痛苦的时候,甚至会绝望到放弃自己的生命的。经济状况会深刻地影响人的幸福指数。同学们,从开头几段你可以看出来,这个家庭不是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而是常常笼罩着阴霾的家庭啊!可是奇怪的是,这个阴霾的家庭却有些细节很让我们感到奇怪。

【投影】:可是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他们如此打扮,与其说是盼望于勒,还不如说是在盼望——一种体面的生活。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等待。)

这样的描述文中还有,请看——

【投影】:父亲突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毫无疑义,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位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7、怎么评价这段文字中的菲利普?

(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有一种对这样的高贵的生活的向往。)

从菲利普夫人的表现来看吃牡蛎确实是超越了家庭经济预算了,这事还引发了菲利普两口子之间的矛盾,但是菲利普还是“大义凛然”地坚持了下来。看来,这样的高贵的吃法,或者干脆说,这样高贵的活法对菲利普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

8、读到这里,你怎么样评价菲利普夫妇。

真不容易。在这么困苦的经济条件下,还要追求精神生活。

人生真的很无奈,活着真的很艰难。穷人要保持自尊比一般人更难。……

 

延伸想象: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的残酷。请继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投影】想象从哲尔赛岛回来之后,菲利普一家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菲利普夫妇彻底崩溃了,他们一病不起,这一家人从此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在巨大的打击面前菲利普夫妇最终没有能够保守住这个秘密,后来全家人都知道了于勒又变为了一个穷光蛋。二姐夫和二姐还是离婚了。

若瑟夫最终还是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姐姐和姐夫们,菲利普一家顿时人心惶惶。)

(于勒的出现让菲利普一家彻底清醒过来,他们不再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于勒身上,他们更加勤奋刻苦地劳动,活在了现实之中。他们家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好转。)

想像一下于勒的命运。

(于勒孤独地死在了船上,被船长扔进了大海喂了鱼。

菲利普一家终于良心发现,他们去把于勒接了回来,一家人过上了贫困但是却温馨的日子。

若瑟夫终于后来说服了父母让于勒回到了家。

于勒肯定不会回来。十几年的穷困他都捱过来了,他肯定不愿意回去。他会自己又远远地躲开哥哥嫂嫂,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死在外地。……)

同学们,我们也不知道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就是莫泊桑的小说,他无限的——丰富多彩!

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拥有着无限丰富的阅读视角和无限丰富的解读可能。好的作品总是能够刺激我们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命运。

 

【投影】生 

师:同学们,生活或许比小说更要丰富多彩。生活的未知性和可能性需要我们调动全部的智慧去应对。于勒的命运、菲利普一家的命运是如此牵动着我们的心怀,这份牵动就可能滋养我们青春的情怀积淀为我们青春生命的智慧。这就是经典阅读的魅力。《我的叔叔于勒》被选进教材的时候被删去了开头和结尾,我们再来看一看你又会读出什么——

【投影】

开头: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儿向我们要求布施。我的同学若瑟夫给了他一枚值五个金法郎的银币。我吃惊了。他向我说了这样一件故事……

结尾:这就是你会看见我有时候拿出一块值得一百铜子儿的银币施给流浪者的理由

(读出了善良,于勒的遭遇让若瑟夫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

读出了人生还是有温暖的。读出了悲悯的情怀。……)

 

莫泊桑评论其老师福楼拜的《情感教育》时说:“似乎就是一部充满深深的极度辛酸苦涩的人间苦难的真实笔录。”其实,莫泊桑的这篇小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若瑟夫身上寄寓着莫泊桑的情感和希望,冷中还有热,还有光,还有希望。《我的叔叔于勒》当然是灰色的,但是作者寄寓在若瑟夫身上的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犹黑夜中的灯塔,穿过悲凉之雾,照亮人的灵魂!

让我们再次朗读若瑟夫对于勒叔叔的呼唤,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投影】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引导学生反复动情朗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