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2017-11-30 10:56:27)
标签:

转载

   
   齊家玉器通常素面無工,以素為美,其造型簡單樸拙,做工精琢細磨,方圓中矩,線條流暢。齊家文化、東北地區紅山文化、江浙地區良渚文化和中原龍山文化,為中國四大古玉系統。其中齊家文化所使用的玉料多元,且玉質甚佳,多數僅需稍加拋光琢磨,便清亮光澤。
   齊家玉文化特徵為「材質上乘、品種多樣、器形美觀、製作精緻、大氣凝重」,玉器所用的材質多樣,不僅有黃河玉、青海玉,大量的馬銜山黃、白、青玉,更出現以精美新疆和田籽料製作的玉器,創造出繁榮興盛的齊家玉文化。
   齊家文化玉器基本特徵為以素為美,且製作精美,質地優良,顏色種類繁多。在玉質裡常夾雜著暗褐色、或黃赭色、墨色交融的色彩,其色彩斑斕的玉文化在諸文化中顯得十分耀眼。
   齊家文化還影響許多其他文化,從陝西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和四川廣漢三星堆文化、成都金沙遺址中的玉器等,在風格上都與齊家玉有密切的關係,顯示這些文化可能以齊家玉器為基礎,進而創造出更高、更新的文化。

東周 玉龍鳳獸面紋帶鉤     L6cm
   玉料受天然鈣化,呈白褐色沁,色澤樸實沉穩。鉤首雕為龍首形,雙耳凸起,陰線刻劃菱形雙目及格狀紋路,鉤首背面細線刻勾雲紋飾髮絲。鉤身鏤雕雙鳳與鈎首相背,鳳首頭羽上勾,尖喙下彎,下承中空環形,雙環與鉤首之間呈寬牌形,面作隱起獸面紋飾。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繫腰帶的掛鉤,古又稱「犀比」,是身分象徵。所用材質、製作精細程度、造型紋飾以及大小都是判斷身分地位的標準。龍鳳呈祥,象徵婚姻美滿,求吉祈福寓意,是人們追求美好願望的體現。本件帶鉤寬牌形身軀造型奇特,琢磨拋光細膩,紋飾線條圓潤流暢,採用透雕工藝,甚為巧妙。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春秋 玉龍首帶鉤 三件  L3.7cm / L4cm / L5.3cm
   玉帶鉤三件一組,皆有白化自然沁色,呈不透明,黃褐鈣化色沁及半透明,滿布如雞骨白色之灰沁。帶鉤由鉤首、鉤身和鉤鈕三部分組成,皆為龍首,背設方形鈕或圓形鈕,身雕琢為不同造型,兩側邊沿切削成微斜坡度,既對稱得體又平整美觀。一鉤身長條略呈琵琶形,滿飾連雲紋,龍首素面微上翹;一鉤較短,身上飾數道平行凸棱,鉤首簡易抽象,隱約可見龍首狀;另一帶鉤為寬牌形,面飾兩相背蟠螭紋,曲折呈S形,陰線琢圓形雙眼,身軀刻格狀紋,鉤首面刻陰線紋飾,造型奇巧少見。整組帶鉤琢磨細膩,造型簡潔特殊,刀工簡約大器,線條挺勁流暢,充滿古樸韻味,盡顯獨特藝術神韻。
    帶鉤起源早,春秋時期就有關於帶鉤之記載。《左傳》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墨子.辭過》:「鑄金以為鉤,珠玉以為佩」;《荀子.禮論》:「縉紳而無鉤帶」。帶鉤不僅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分地位的象徵。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春秋 白玉勾連雲紋扁勒一對   L6.3cm / L5.1cm
   勒一對,白玉質,玉料受沁嚴重,鈣化成雞骨白色,間產生深褐色沁,沁色自然,滲入肌理。勒呈扁體長條形,平面略呈梯形,左右兩長邊琢出對稱脊齒,較大者分成七節,較小者分為六節,每節以絞絲紋相隔,器表兩面雕琢隱起勾連雲紋。器身正中間,由上向下縱鑽一孔,以供繫佩,亦可與它器合成組玉珮。
    春秋戰國之後,玉的身價倍增,並將玉溫潤光澤的天質與當時道德觀念相比附,所謂「君子比德於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將玉視為重寶之物,繫於身上以表其德。本對扁勒整體典雅精美,紋飾繁縟具有規律,雕飾若干組對稱凸起勾連雲紋,線條流暢,體現匠人精湛技藝及豐富想像力,顯示春秋玉器工藝由平面趨隱起、由簡趨繁的演變,使玉雕藝術呈現嶄新面貌。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春秋 青白玉雲紋雙龍出廓璧   L18cm
   青白玉質,細膩溫潤,布滿白色沁斑,古樸亮澤。璧呈橢圓形,兩面紋飾相同,滿飾雲紋。璧上方兩端各雕琢出廓龍首,吻部飾圓形穿孔,下顎鬍鬚刻以細線。璧下方一圓形孔,兩端各有回勾利爪,形成龍璧合體
    古人認為玉是上天恩賜的寶物,具有溝通天地鬼神的靈性。在中國傳統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徵著美好的意願和高貴的品質,其用途可作為祭器、禮器、珮飾等。玉璧在春秋戰國時代,出現出廓的創新製作,即在內孔或外緣上鏤雕出生動的動物形象。本件玉璧設計新穎奇特,刀工流暢,對稱和諧,造型特殊,甚為難得。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戰國 白玉渦紋璧   D8cm
   白玉質,光澤含蘊,部分鈣化受沁,沁色豐富,疊加交融,深入肌理。璧呈扁圓形,中間一圓孔,兩面紋飾相同,內外兩緣修飾突起素寬邊,中間以剔地湼〉駵u紋,渾圓凸起,飽滿勻稱。
    玉器以渦紋為紋飾,其起源可能是古人對水的崇拜。《老子》中,多處談到與水相關詞語,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表達水是生命的源泉、生活的一切都跟水有關係。又渦紋表面雕琢隱起弧形圓穀粒,似穀物發芽的樣子,象徵萬物甦醒、生機勃勃之景象,更代表人們對農業豐收的盼望。本件渦紋璧線條流暢,打磨圓滑,紋飾排列有序,極具美感,反映戰國時期高水平的琢玉工藝。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戰國 白玉人、白玉蛙 二件   玉人 H4.7cm 玉蛙 2.2x1.9cm
   玉人、玉蛙二件一組,白玉質,溫潤透亮,局部帶褐色沁。玉人呈立姿狀,頭戴高冠,髮型由前向後梳齊,腦後結髮辮上挽,包入冠內。臉部五官清秀,穿窄袖長袍,拱手直立,衣領、下擺飾斜線紋,氣質高雅怡然。戰國時期玉人多為現實生活中之形象,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戰國〈玉人〉,其頂上冠飾造型與本件白玉人相近,髮絲、衣領及下擺刻劃細絲紋,展現戰國服飾的華麗及工藝,可做為戰國時期社會生活及服飾的研究。
    玉蛙呈俯臥狀,尖圓吻,圓目微凸,上肢前伸,雙足位於頭部兩側,下肢微屈。體形肥圓,正面微微鼓起,飾變形勾雲紋,紋飾精美,富有層次,顯示出精湛的雕刻技術。背面平整。由頭至臀縱向穿一道圓孔,可供繫掛佩戴。整器姿態生動,神形畢肖,令人賞心悅目。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漢 玉鏤雕咬尾龍珮   D9.6cm
   黃褐色質,色澤古樸,因受沁表面帶有土黃色及灰白色沁斑,沁色自然華美。珮呈扁平圓環體,雙面紋飾相同,以鏤雕及壓地隱起技法雕琢而成。龍首銜其尾彎曲呈環形,吻部前突,捲鼻,龍口大張,露尖利獠牙,上下唇前捲後翻。龍身鱗羽以抽象化處理,飾似竹節及卷雲組合紋飾,足部肌肉突起,顯得分外活潑挺勁。整器造型紋樣規整,線條嚴謹有序,蜷曲成環的造型設計奇特,鏤空技術嫻熟,表現出高超的審美情趣,是件藝術造詣極高的漢代玉器佳品。
   本件咬尾龍珮雕工极为精細,紋飾細節更富層次,整器因布局、雕工的適當配合,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不可多得的玉雕精品。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漢 綠松石辟邪   3.1x3x1.3cm
   辟邪以綠松石圓雕而成,質地細密堅實,表面部分布有鈣化白褐色沁,局部可見原生松石綠色澤。辟邪呈俯臥狀,扁方頭,凸眼,小鼻,口微張露齒,雙耳貼於首側,四肢短粗有力,收於腹下,身體扭曲彎折,身側有翼,為前後兩組羽組成,長尾回繞於腹側。
    辟邪形似虎豹,據傳是以食肉類猛獸為原型摹造而來。漢代流行異形動物題材,顯然受古代神話傳說影響,如天祿、辟邪、獬豸、乘黃、天馬、龍馬等在許多古文獻中都有記載,遂將這些動物描述成各種帶有神奇異彩的怪獸,成為漢代人心目中祥瑞之獸。本件辟邪造型雄渾壯健,應是以虎為原型加以獸形變化,獸身鬃毛等紋路以粗陰線刻劃,線條粗獷有力,自然流暢。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漢 綠松石翁仲   H7.5cm
   翁仲以綠松石圓雕而成,呈站立狀,中年男性形象,大鼻小口,以陰線刻劃眉眼、雙耳及頭髮、鬍鬚,腦後髮絲排列整齊,向上梳起挽成髻。頭戴平冠,頂凸起一小孔,可供繫掛。身穿長袖衣,衣領右衽,寬衣博袖,腰繫寬帶,雙手交握至於腹前,長裙曳地,由服飾特徵可辨認為漢服,實為難得之精緻佳品。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戰國 水晶紐繩紋環 三件   D6.2cm / D4.1cm / D3.9cm
   環三件一組,以水晶為材琢磨而成,兩件較小之繩紋環近褐色,最大者透明清亮,局部帶黃色斑。環呈圓形體,如絞擰繩索,線條規整,拋光精緻。整組水晶環雕琢精細,繩索紋樣分明,可見雕琢技藝之精湛。本組水晶繩紋環通透溫潤,雕工之巧為後世工匠望塵莫及,令人讚嘆,整體保存完好,實為難得一見之精品。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漢 瑪瑙羽觴杯   L11cm
   瑪瑙質,選料上乘,透光明亮,布有黃褐色斑紋。杯體呈橢圓形,直口,收腹,橢圓形圈足。兩側各飾半月形耳,線條純樸簡潔,刀法流暢。通器光素無紋,以瑪瑙本身材質表現空靈通透之感。整器造型古樸典雅,拋光柔和圓潤,掏膛乾淨清晰,體現極佳的工藝水準。
    《石雅》云:「瑪瑙以文采著。」《本草綱目》:「瑪瑙、文石…赤斕紅色,似馬之腦,故名。」瑪瑙以色彩斑斕、紋理交錯的質地,綻放迷人光彩。羽觴即酒杯,又名耳杯,始見於戰國,興盛於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盛酒器具,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因其形似爵,兩側有耳,就像鳥的雙翼,故名「羽觴」。歷代文獻中有許多關於羽觴記載,如《漢書.孝成班婕姝》云:「酌羽觴兮消憂」;張衡《西京賦》有「促中堂之狹坐,羽觴行而無算」;唐代李白更寫道:「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可見流觴曲水,飲酒賞景,文人之趣歷經千年而不衰。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戰國 水晶及瑪瑙組珮飾 十件   瑗 D2.8-9.3cm 龍一對 L8.4cm / L8.1cm 龍一對 L11.7cm
   組珮飾以水晶及瑪瑙為材,質地淨透,光澤瑩潤。環和龍形珮飾組成,搭配協調,用料講究,琢製細膩。環製作規整,潔淨明亮,龍形飾體形修長,曲體尖尾,頭部凸出一角,極富動感。
    大型組玉珮為西周首創,是由多件玉器串連組成,並懸於身上的珮飾玉。其主體多以璜、牌形飾、管、珠等串連而成,間配以其它種小件玉飾。社會地位越高,所佩戴的組玉珮串飾愈複雜、製作愈精巧。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位於今江蘇北部和山東東南部)盛產水晶原礦,至今仍有「東海水晶」之美稱。齊人佩戴的水晶組珮是一種全新裝飾形式,捨去中原貴族組珮中必備的玉璜及動物玉件,甚至完全不用玉而全部以水晶、瑪瑙代替,多為環、竹節管等抽象形制,其表面無紋飾,線條簡潔,光氣硬朗,充分展示水晶材質本身通透晶瑩的特性。本組珮飾以珍貴水晶、瑪瑙為材,水晶與瑪瑙飾件皆通體光素,符合齊國製作水晶組珮之特徵,可藉此一窺齊人審美情趣。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戰國 水晶紐繩紋環 三件   D4.9cm / D3.6cm / D3.3cm
   環三件一組,水晶為材,清透光亮,布有黃褐色沁。繩紋環圓整,環肉上作左旋繩紋,線條勻稱規整,溝痕不甚圓滑。每股脊棱自孔緣向外緣傘狀射出,連續不斷,雕琢工藝細緻,嚴謹有序,小巧雅緻,可做單獨佩戴,或為連接玉組珮構件。
   春秋時期,齊國盛產水晶原礦,齊人不僅開發水晶材料的應用,也發展出一套能充分展示水晶材質本身通透晶瑩特性的高超技藝。繩紋又稱索紋、絛紋、絞絲紋,以斜陰線琢刻相互不交叉的粗線絞絲紋製作而成,因其紋線陰陽相間,形如扭曲的束絲而得名。本組水晶簡潔通透,材質上乘,精磨細琢,以剔地隱起凸斜弧形紋,間距均等,弧度一致,線條流暢,甚為華美。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漢 水晶龍紋帶鉤  L11.5cm
   水晶質,晶瑩通透,帶満稚撸鎏砉艠泔L韻。帶鉤分鉤首、鉤鈕、鉤身三部分。鉤首作龍首狀,方臉凸吻,粗眉圓眼,龍嘴方闊,威嚴莊重。鉤身成琵琶形,飾瓦溝紋,背面有一圓形鉤鈕。整器造型別致,氣韻生動,是件難得的漢代帶鉤佳品。
    帶鉤在新石器時代始出現,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甚為流行。至漢代,帶鉤趨向以裝飾為主,除作束腰外,亦可嵌於腰帶或胸襟上,懸掛其他物件。此時期帶鉤一般形制較小,琢磨細緻,並以水禽或獸頭作為鉤首。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東漢 水晶羊 三件   .8x2.2x1.2 / 3.5x2.3x1.3cm / 3.2x2.3x1.2cm
   羊三件一組,以水晶為材立體圓雕而成,作俯臥狀,身軀飽滿,昂首挺胸,頭部呈三角形。鼻吻窄而前凸,抿嘴。雙角施螺旋紋,回捲貼於羊首兩側。前腿跪地,後腿彎曲前伸,蹄趾分明,底部平素無飾。羊身有一橫孔,可供穿繫。
    羊是溫順和善的動物,「羊」又與「祥」同音,被視為祥瑞的徵兆,不論寓意與造型都討人喜愛。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出現,至漢代時造型已十分準確。細觀本組水晶羊造型寫實,形神兼備,雕工細緻,呈現出一種雄渾古樸的體量感,頗具氣韻。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東漢 水晶虎一對   4.5x2.8x3.1cm / 5.1x3.7x2.6cm
   虎一對,以水晶為材立體圓雕而成,質地透明瑩潤,部有褐色沁。虎呈俯臥式,獸頭前伸,嘴微張,縮頸,以洗練的刀法雕出五官、四肢與長尾。四肢屈踞,身軀渾圓飽滿,神態閑舒。整器無雕琢繁複紋飾,以簡潔俐落刀法表現老虎造型,其水晶的透徹光亮為本對老虎更添靈秀之氣。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東漢 水晶握豬一對  L6.6cm / L6.7cm 
   豬一對,以水晶為材雕成。對豬呈俯臥狀,短吻小耳,身略長,四足收於身下,雕刻精細,輪廓分明。本器刀法簡潔俐落,僅僅數刀便將握豬閒適姿態表現無遺,簡練中卻不失淳樸可愛,極為討喜。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唐 青白玉、象骨梳篦   玉梳篦 L9.5cm 骨梳篦 L8.6cm
   梳篦二件,片狀,半月形橫梳,上部呈弧形,下部較寬平。隨形開光內,兩面均溈袒y,陰線細密整齊。一為青白玉製成,淡青色澤,質地溫潤,滿布白色斑點,含蓄柔美。邊框內刻劃盛開花朵,其旁襯托多層寬厚葉片,內飾細陰線,下部較寬平刃邊;另一為象骨製,在隨形開光內減地隱起花卉紋,底飾細密菱形格紋。其下雕梳齒數十根,排列整齊緻密。細觀本組玉與骨梳篦,刻劃精緻,器身纖薄,應是置於頭部之飾物。
   梳篦,古代又稱櫛,是整理頭髮之工具,通常為扁平狀,並帶有多齒,密齒的梳則稱為篦。唐朝社會安定,生活富足,女性有著不同於其它朝代的精神風貌,注重裝飾。婦女以梳高髻為美,梳是綰髮盤髻所必須工具,最典型的插梳方式是於頭頂髮髻正前方根部和前額髮插上梳篦,作繫結固定在髮髻上,作壓髮、固定髮髻或純裝飾之用,並露出漂亮的梳背,因此梳子常以金、銀、玉等貴重材料製作。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宋 白玉鹿   3.9x2.9x1.3cm
   白玉質,精光內蘊,局部褐色沁。祥鹿屈膝蹲坐於地,昂首,口銜靈芝,靈芝枝葉纏卷,攀繞於鹿身。鹿身形豐潤飽滿,溫馴通靈,惹人愛憐。整器質地厚潤,線條流暢,工藝精良,可作為紙鎮或案頭陳設。
    瑞鹿銜靈芝有「壽祿齊天」之寓意。靈芝自古以來被奉為仙物,認為服之可益壽延年,甚至羽化登仙。鹿與靈芝的形象組合,取「祿」與「壽」之意,有「福祿綿長」、「壽祿雙全」等祥瑞之意。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宋 白玉龍虎圓雕  5x3.6x3.2cm
   白玉質,布有黃褐色沁斑。圓雕一龍一虎妙相結合,取其風雲際會之瑞意。虎呈仰首俯臥姿態,螭龍攀附於虎左側,回首觀望,身軀細長,四肢健壯,尾分岔。虎四肢併攏俯臥於地,趾爪分明,長尾搭於背上,脊背有一通天孔,可作佩掛之用。
    虎為百獸之君,自古以來受到中國人崇拜,更是正義、勇猛與威嚴的象徵。龍為中華民族圖騰,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騰雲駕霧。又《周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萬物睹。」龍與虎相聚乃「風雲際會」祥瑞之象,以比喻有才華、有作為之人在難得時機相聚一起。本器巧取玉之皮沁,刀法簡明生動,通過精湛的雕工與合理布局,形神兼備將風雲際會完美呈現,可置於文房中作為紙鎮或玩賞之用。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宋 白玉虎形鎮   5.8x2.4x1.8cm
   白玉質,包漿渾厚,細膩溫潤,布有黃褐色沁,古意盎然。虎呈俯臥狀,長方體,藉天然黃褐色玉皮打磨雕琢成虎身斑紋。四足緊俯於地,形態嬌憨可愛。底部及背部皆平整,不僅可用於鎮紙,亦可作為筆架。虎嘴兩側有穿,可以穿繫。
    高濂《遵生八箋》:「又有虎蹲銅坐一,塑鑄者,乃上古物也,且見必成對,壓紙妙甚。」宋代文風鼎盛,經濟發達,對文房用具非常講究,從製作材料到形制都追求精美,尤鎮紙常作動物或人物造型。北宋薛紹彭詩《論筆硯間物》:「研滴須琉璃,鎮紙須金虎。」可見宋代文房用具甚為精巧。本件虎形鎮選優質白玉為材,巧妙利用玉皮之原色化為虎身之斑紋,展現宋代玉匠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實乃文房之逸品。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宋 白玉虎  6.5x2x1.9cm
   白玉質,瑩潤凝脂,光華隱隱,局部褐色斑紋沁。虎呈俯臥狀,以陰線刻劃五官,神情溫順。雙耳後貼,四肢俯臥於腹下,前肢交疊於頦下,長尾翻捲至腹側,靈動可愛。背部有線刻紋樣,刀工俐落。工匠因材施藝,藉玉材天然色澤紋理,巧作為虎身之斑紋,手法寫實,形象生動。
    虎號稱百獸之君,早在新石器時代即開始被人神化。仰紹文化出土時即發現用蚌堆砌的龍、虎造型,說明虎和龍皆為古人崇拜的神獸。宋代玉器的藝術成就在於造型和裝飾上,或優雅、或含蓄,皆富於藝術意象。本器刀法嫻熟,打磨精細,輪廓含蓄,提煉概括,亦將虎的樣貌與姿態巧妙再現,實為難得精美佳器。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元 白玉龍紋帶板   7.8x7.6cm
  白玉質,色澤沉蘊盎然,滿布深湶灰稽S褐色沁。帶板呈方形厚片狀,倭角邊框,正面剔地高浮雕祥龍翱翔於雲間。龍昂首開口,濃眉圓眼,長髮分岔後飄,獨角,細頸,身陰線刻劃龍鱗。龍爪四趾,右前爪握拳,蛇尾。雲頭凸出,與主體龍紋搭配,高低錯落立體感十足。
    元代龍紋較講究作品的氣韻,具蒙古族豪邁之氣魄,此期龍紋身形已由唐代的獸形變化為修長的蛇身。其頭部較小,皆為側首,粗眉上壓,龍口略張,細頸,禿尾,龍鱗多以細密的網格紋表現,刻紋粗深,為元代琢玉的重要風格。本件龍紋帶板身軀細長翻捲,動勢起伏有力,生動富有神彩,具有鮮明的元代特點。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明 黃玉臥犬   7x4.7x2.7cm
   黃玉質,溫潤細膩,局部褐色斑。犬呈俯臥狀,雙眼有神,回首凝望,濃眉細長,長耳貼於背脊上。長身瘦腰,背上凸脊,身體捲曲,前肢前伸伏於地。腹側刻線表現肋骨,長尾盤至右後腿側,形態慵懶可愛。整器造型逼真,溫靜可馴。
    臥犬雕琢精細,寫實生動,將其閒適自在的神情巧妙捕捉,神形兼備。諸如本件姿態閑靜之肖生玉,在宋至清初頗為盛行,或為鎮紙、或為清玩,極具意趣。「犬」的諧音為「全」,可取十全十美之意,同時也是忠盏臉苏I。然本件透過圓渾刀法與嫻熟工藝,將臥犬生命力靈活呈現,為難得之佳作。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明 白玉鏤雕雙龍紋珮   10x8.8cm
   白玉質,純淨潤澤,局部微有淡褐黃色澤。珮呈海棠形,鏤雕雙層紋樣,表層雕雙龍相望,龍身如蛇,曲折細長,蜿蜒扭轉。鼻呈如意形,齜牙裂嘴,頭頂雙角,鬃髮向上飛揚,身軀以陰線刻劃格狀紋表示鱗片,關節處雕螺旋紋。旁有祥雲相伴,底層雕卷葉紋,繁密有度。整器雕刻細膩,雙龍姿態靈活,栩栩如生,充滿富貴盈瑞之氣。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明 白玉鏤雕雙龍戲珠紋珮   D5.2cm
   白玉質,潔白透亮,瑩澤秀美。珮呈扁圓形,正面微鼓,起窄立邊框,以雲龍紋為主題。祥龍身曲折蜿蜒呈行走貌,獨角細身,雙目圓睜,炯炯有神,長鬃飄逸,旁有祥雲相伴,彷若身處在雲霧仙境中,神秘而飄渺。
    整器以浮雕、鏤雕技法雕製而成,凹陷底部採多層次寮y襯托出主題紋飾,達到「花下壓花」的多層透雕效果,碾刻技法精緻嚴謹,於柔美之中流露雅致之氣。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明 玉風雲際會牌   6.8x6.1cm
   白玉質,選料飽滿,質若凝脂,光華隱隱。牌呈扁平方形,四方倭角,採中堂鏤空,兩面均以鏤刻及減地浮雕技法刻劃「風雲際會」為主題。一面飾蒼龍騰雲駕霧,龍身蜿蜒,遒軀蟠曲,於雲中若隱若現,氣勢威儀,下方海水翻騰,驚滔駭浪映入眼前;另面猛虎雄踞岩石之上,四肢健壯,虎視眈眈,旁襯蒼勁古松,怪岩重疊,烘托出雙雄風雲際會之壯絕氣勢。然龍吟雲出,盪穀飄風,虎嘯風生,雙雄際會,可謂叱吒風雲。
   《周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萬物睹。」本器在構圖上極為豐富,雕琢技巧精湛,將雙雄刻劃細緻入微,雄渾有力,賦予出神入化的靈性與神性,生動鮮活,實為明代玉雕之佳作。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明 白玉龍紋匜   L12.5cm
   白玉質,包漿溫潤,瑩潔凝光。器仿古商周青銅器匜形制與裝飾特徵,再加以融合創新。匜呈扁長方身,下承方足,一側為流,另側雕琢龍形單耳。內脛光素,打細滑。外壁施湼〉窦挤ǎ髯了某鲫髯祜椯瑛P紋及夔龍紋。腹琢八出戟,主題飾獸面紋,柄作龍首,蒼龍雙角,雙眼圓睜,獅鼻平吻,霸氣十足。
   匜是古代水具,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晚期青銅器中,宋代始出現用玉製作的匜,至明代廣為流行。本器形制古樸大方,拋光精緻,紋飾細膩兼具抽象古樸之風。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清乾隆 白玉凌霄花插   H8cm
   白玉質,溫潤透亮,局部有赭色皮。主體凌霄花呈直立喇叭形,花瓣舒展向外翻轉,花心中空用以插花。其旁一朵彎曲,另一朵含苞待放依偎在旁,下承花葉與飽滿靈芝,充滿吉祥寓意。
   凌霄花名紫葳、苕華。在艷陽高照夏季開出亮麗的橘紅花朵,常出現在中國園林之中,也是歷代詩人吟詠之對象,早在《詩經》就有記載:「苕之華,芸其貴矣」;李時珍形容凌霄花:「附木而上,高達數丈,故曰凌霄」;陸游則曾用「高花風墜赤玉盞」來形容凌霄花之美。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古代文人注重齋閣陳設的情調營造,瓶花供養便是五感生活中之高雅閒情。其供養旨趣,意在追求折枝花卉的自然風韻,除以視覺欣賞外,並雕琢精緻的各式花插擺設。本器將姿態優美的凌霄花化為實用花插,玉質上乘,雕工精湛,花姿秀雅,精巧之中透出靈秀,甚為巧思,擺放文房中,更添自然生趣。
[转载]台北宇珍國際藝術2017秋:「齊玉異采」璿玉樓古玉萃珍(下集)
(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