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扬州博物馆"横空出世"的特展上,见一上海天物馆藏的明正德斗彩出戟六管耳瓶,造型独特,长颈、溜肩、鼓腹,足座外撇,瓶颈有六管对称装饰,饰以青花回纹、蕉叶纹,瓶腹中部有六出戟与颈部六管呼应,肩部斗彩绘饰如意云纹,间以红彩点缀五星朵花装饰,腹部绘青花主题纹饰菱形开光阿拉伯文(真主真伟大),周围衬以变形斗彩如意云纹;近圈足处绘上下青花蕉叶纹一周。此瓶造型规整,施釉均匀,釉色典雅。青花沉稳淡雅,用笔流畅,技艺娴熟。独特的阿拉伯文装饰风格,是见证中外文化交流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正德帝宠信伊斯兰教(传说宣德和正德大帝都能讲流利的阿拉伯语,正德帝还有一宠妃为阿拉伯女子),因此他当朝的瓷器上大量用阿拉伯文和吉祥图案作为主题开光纹饰,开光内饰阿拉伯文,意为[一切赞颂都归于真主][真主真伟大][赞美真主阿拉]等内容,大多是吉祥语句.伊斯兰文化由唐宋至明清呈现不断繁荣,不断发展的趋势,在中国的穆斯林人数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发展.明代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人数取得更广泛的发展,据<明实录>统计,从洪武至成化的百年间,西方来的穆斯林近七十批,其中宣德六年的一次就达三百余人.明代形成继元代之后穆斯林入附中原的新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适应穆斯林文化需求的相关产品.永宣时期流行的阿拉伯文青花瓷,青花折枝花卉大执壶等都与穆斯林人生活紧密相关.瓷器中的阿拉伯文款式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六管耳瓶的形式始于五代,流行于宋代浙江的龙泉窑,多与祭祀用器相关,具有五毂仓之类的意涵.到了清代完全变成了装饰性的仿古陈列器.
正德斗彩难觅,该器物更是存世罕见,已被相关专家定为一级文物。北京故宫库房有一杀头的残器,法国古美博物馆也有一件完整器,但无红星点缀,标明是十六世纪后半叶。
原英国戴维德基金会也有此物,头部有残,但标的是万历。
http://s13/middle/94b41492g7960446b6eac&690
http://s12/middle/94b41492gbdc2be37129b&690
下面的是法国古美博物馆藏:明
景德镇窑青花绿彩仿阿拉伯铭文出戟贯耳瓶 十六世纪后半 高25cm 腹径12cm
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http://s12/middle/94b41492gbdc2c6e39e3b&690
原戴维德基金会藏,头部残:标万历
http://s16/middle/94b41492gbf21ac30023f&690
原戴维德基金会藏:青花出戟六管耳瓶(标万历)
http://s9/middle/94b41492gbf21a9d927b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