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看到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但总说不清其特征,故常回家翻笔记,记得以前学习的时候对此印象最深,还能背上几句口诀,但真的遇上了脑袋就一片茫然。在这里晒一下以前的笔记,算是温习功课,以表励志不忘。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始见大明宣德,嘉靖以后不再制作。一般都撇口弧腹,内底下凹,圈足低矮。宣德盘内底心流行串枝牡丹、栀子等花卉,器壁为四至六种折枝瓜果纹,外壁多为串枝花卉,以菊花及牡丹多见;宣德以后各朝盘内底多折枝栀子或折枝石榴花,内壁四折枝瓜果纹,外壁则饰四折枝莲花纹的构图为多见,也有缠枝花卉。盘的尺寸上,宣德大中小各种规格均有,宣德以后则以中小盘多见。
盘内底以折枝栀子花为例,宣德至弘治内壁四折枝瓜果纹顺序(逆时针方向)为石榴、莲子花、葡萄、柿子。口诀:石莲葡柿。正德朝不仅以桃子代替了柿子,而且顺序有变,口诀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都有):石莲桃葡。嘉靖朝又恢复了传统顺序。
如内底的折枝栀子花,宣德的折枝写实逼真,枝杆自然分叉;弘治的折枝不是太直就是有意朝右曲折呈一弧形。
内壁的花果以葡萄为例,宣德布局呈团状;弘治的则成串状。
至正德朝,图案线条比较随意,画面比较草率,纹样装饰面较小,因而花卉果实不如前几朝硕大,内壁上莲花有三根枝杆。外壁的缠枝花朵由七朵或七朵以上减至六朵或五朵。
至嘉靖朝已明显带本朝风格,如盘口,嘉靖以前多呈微敛的形状,嘉靖始盘口多外撇,盘内栀子花瓣较以前肥大,折枝成曲直向上状,较前几朝的栀子花显得粗壮有力。
盘有内底为折枝石榴花的,其内壁为逆时针顺序为:桃子、柿子、樱桃、荔子。即:桃柿樱荔(见有宣德、成化和嘉靖见图六、七)
宣德青花有小笔触;成弘青花用平等青,淡雅素净;正德青花有深沉浓艳的,也有用石子青的;嘉靖用回青。
内底的折枝栀子花:图一左宣德右成化,图二:弘治,图三:正德,
内底为折枝石榴花:图四:宣德;图五:成化;图六:嘉靖。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