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陌上桑

(2011-10-27 14:55:57)
标签:

鲁秋

《陌上桑》

2002年春天,纽约有一传世北宋鎏金银注子温碗,银酒注环腹五个桃形开光,框内细镶历史传说画面,为传世唐宋金银器上少有。其中一幅为“桑林求爱”故事画,男女主人公造型与传统题材版本迥异,堪称传世最早的反映汉族男女文明交往的珍贵写真。画中一佩剑男子屈膝弓腰抱拳作揖,女子双环灵蛇高髻,身子微后仰,昂首自信地拱手还礼。画面鱼子纹作地,细线勾出远山和云朵。地上长着炊埽状的丛草,高高的禾状木代表桑树,女子脚边有象征盛装桑叶的容器。

曾几何时,桑林如同今日之CAFE、酒吧,为一夜情之发酵地,殷人始祖契、儒家宗师孔丘俱为桑林一夜情所孽。连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也忙里偷闲与涂山之女“通于台桑”。桑野社交曾有过男女平等的时代,古俗记载中不乏有女子愉悦之心声:“隰(xi)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xí):低湿的地方。阿(ē):通"",美。沃:柔美(诗经-小雅-隰桑)但男权社会渐渐崛起后成为男子单方面的性权力,名为“桑中之喜”。“桑中求偶”遂成为中华文学艺术的一大母题。在桑树间徜徉、劳作的靓女成为过路的登徒子们追戏的对象。在各种“桑园会”的变奏中,最亮丽的要数汉乐俯《陌上桑》里的秦罗敷。佳人绝色,一出城采桑便使“耕者忘其梨,锄者忘其锄”。北宋酒注上的“桑林求凤凰”似为《陌上桑》的故事传统图解。反映了当时汉朝和谐社会人民的健康心理和乱世频传的恶官抢民女不可同日而语。太守级的使君大人前呼后拥地来到采桑女罗敷面前,客气地向罗女表达爱意,并邀其同车,秦罗敷毫无怯意,应付自如,机智地描写了一个理想夫君的形象,令使君的摆谱相形见拙,不得不知难而退。

诗人李白从中读出崇尚自由的理想人格:

“寒螿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旁人愚。”

    上海信仁2004秋的1121号拍品的明嘉靖红绿彩人物盖罐一面是“相如题桥”,另一面则是“桑园戏妻”画面。杨州博物馆的康熙青花足杯、美国洁蕊堂的康熙五彩折沿碟、元磁州窑白地黑花罐、四川大学博物馆的东汉四川彭山悬崖石棺上都有相关纹饰。

    刘向(公元前79~8年)《列女传》载有此故事:鲁秋洁妇,鲁秋胡之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其家,见路旁有美妇人方采桑而说之。下车谓曰:“力田不如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今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曰:“采桑力作,纺绩织紉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已矣,不愿人金。”秋胡遂去。归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呼其妻。妇至,乃乡采桑者也。妇污其行,去而东走,自投于河而死。

 

摘自倪亦斌先生的《看图说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