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图文 一润妈
一天和同学闲聊,说起我给孩子买这么多书的时候,她调侃说我是不是要把儿子送北大清华读博士后……其实真没有这种想法,和她说了我的用意后,她接着说那好把你家那些一润不看的低幼的书给俺留着哈,到时候她就省下了。
这话说完没有几天,我就开始整理书橱,把一润刚开始接触的那些说就统一收拾了一下。除了拿给妹妹家二宝看的,其他我都收拾到了书橱的内层(目前用的书架比较宽,可以放两横排的书)节约空间。
谁知道我的这一做法引来了儿子的不满。他说那些也都是他要看的书怎么给藏起来了,后来又从高层给他调整了一部分到他能随手拿到的位置,才满足了他的要求。就从那天起,儿子又开始重拾低幼。几乎每天的讲读他都会选一本一、二阶段的书让我给读,自己闲下来也会去翻看。
经过一段时间的低幼阅读,我发现一润的理解比以前更深刻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书本内容与生活相结合。
以前读的时候,都是我再读他在听,即使重复很多次也都会感觉,书是书,他是他,书中的故事只是故事与他的生活没有关系。就算偶尔会把书上的知识、词语运用的生活中,也显得那么牵强。
现在,总感觉书中是写关于他的故事,能把书中的故事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那天在学校学完儿歌——会吃手的小黑洞。他翻看歪歪兔安全系列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唱着儿歌,然后在厨房、卧室、走廊找到了那会吃手的小黑洞。一看就不是以前家长灌输给他的,明显自己吃透了。
第二:从书中了解曾经的自己。
一润很爱听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每晚睡前我们娘俩都会聊一会,聊幼儿园,聊印象深刻的事情,如果还没睡意,就少不了要给他讲一个他小时候的事情了。
读《跟屁虫》一润说,妈妈你说这个小妹妹跟着哥哥,是不是就像我小时候跟着哥哥一样。
读《小饼干来洗澡吧》后问我:“妈妈是不是我小的时候洗澡,也像小饼干一样调皮?”
读《小威利会用小马桶》说:“我小的时候穿纸尿裤也是这样的吧。”
……
如果说当时读这些书与他同步,那么现在再看书就是回忆他小时候了。从一润的表情,以及问话的语调我能发现从书中回忆自己一定是很幸福的。
第三:把书当做“游戏说明”。
曾经读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认真的研究过,反倒现在再看到这些书中有什么小朋友玩的游戏、描述的有意思的动作,他都要尝试、模仿一下。有种走过了这个高度,回头找点乐子的感觉。
没写的时候怎么感觉这再读低幼有那么多新发现,一总结发现自己的表达受限了。从一润再读低幼来看,我要说的是,这些个“低幼”的书,绝对不能自以为是的藏起来,更不能不当有用之书送人了。所以我又把这些书重新整理到一润随手可及的范围内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