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人不安勿话扰 |
分类: 快乐育儿 |
图文 一润妈
一年前,《弟子规》曾是儿子一段时间的催眠曲。只要关灯上床准备睡觉,儿子就要求播放。对其中的内容可以说耳熟能详,但对内容的意思我基本没给他讲解,除了偶尔他会问到的之外。没想到一年后的一次亲子交谈中我们又用到了《弟子规》中的内容——人不安,勿话扰。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朋友带孩子来家里玩,玩了一小天了,中午两个人都没有睡觉。吃过晚饭,又开始玩玉米粒。朋友的孩子可能有些盹意了,但有不想回家的意思。所以玩的时候就起了高调,把玉米粒撒了一地。朋友见状要她儿子收拾起来,可是孩子不买账不但不收拾还和朋友顶起了嘴,还说“为什么让我收拾?一润怎么不捡来?”朋友告诉他:是你扔的,怎么要人家一润捡来?儿子也觉得不应该由他来收拾,所以当朋友又一次强调要她孩子回来收拾好玉米粒时,儿子就帮腔一样说了句:是你扔的又不是我扔的,你还不捡起来……儿子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那孩子迁怒了。
本来要自己下楼离开的孩子,竟然一个箭步回来直奔儿子去了,儿子在那蹲着根本没反应过来。一手抓着儿子的脸,一手按着儿子的头。见状我们起身拉开孩子,儿子的脸上就已经被抓起了绺子。儿子哭的那个委屈啊!朋友也是很说说教了孩子很长时间,才给儿子道歉,儿子才停止哭声。小小风波算是告一段落。
朋友带孩子走后跟儿子就此事聊了几句。
“脸还疼吧?”
“不疼了,他都和我说了‘对不起’了还疼?!”
“不疼就好,你觉得今天这事怨谁?”
“怨他,他自己弄了还不收拾。”
“那你觉得你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吗?”
“没有!”
“妈妈觉得你可以做的更好。”
“怎么做?”
“你愿意帮他收起来可以,不愿意你可以玩你的,阿姨自然会管他。当时他妈说他的时候他都火了和他妈顶嘴,他没打他妈是他不敢,或者说他打不过他妈。可是你也说他,他就把对他妈的火也撒到你身上了,他比你大所以他就打你了。”
“那我不说呢?”
“你不说他保证不能动手打你。”
儿子听着没说话。
“你看他着急烦躁的时候就别在用话刺激他了。这就是《弟子规》中说的‘人不安,勿话扰’。”
“妈妈,我不想听这个了,睡觉吧。”我知道儿子说这句话应该表示他听的差不多了,我就没再说。
看来听到后理解和运用还是有一段差距的。前几天儿子和他在一起刚见面一会儿就又因为一句话被打了,真是防不胜防啊!
代朋友给他儿子买的拼图,孩子来了见到拼图就忙着拆开来拼。儿子早就接触这80片的了,拼起来也有耐心。朋友的孩子打开来开始拼,他是放着底图且整张翻下来没有打乱,处于拆一块拼一块的状态。儿子也在一边拼另一张,他俩感觉有比赛的意思。结果他没拼几片的时候就弄乱了一点,就开始烦躁了,想让他妈妈帮忙没有得到帮助。儿子就在旁边说了句:“你得有点耐心,慢慢的拼。”儿子话音刚落,他就起身来打儿子了,嘴里还说着“我打你哈!”我本以为他说说,也就是起身吓唬一下儿子,没想到真过来了,儿子还在那认真的拼呢,根本没注意,他接着从后背打了儿子一捶。儿子反应也倒是蛮快,转身就拽住了他的两只胳膊,此时我和朋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起身拉开俩个孩子。最后的结果与上次大同小异,只不过这次俩个孩子都没哭。
于是又一次和儿子说这个“人不安,勿话扰”儿子很不服气,说:“那他也不能打我呀!”告诉儿子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面对这样的人咱的话不就显得多了吗。“他打你一定是不对的。”听到这句儿子才又见笑容。说实话我当时也真的觉得儿子没错,所以说服儿子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底气。还好儿子比较大气,就是挨了两次打也从没说过不和他玩了。
今天又一次在一起玩,刚坐上车儿子就对朋友的孩子说:“这一次,你可不能打我哟!”我和朋友都笑出了声,那孩子也腼腆的笑着说:“我不打你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俩个孩子玩的很好。
不管儿子的话是否对他起作用了,但我都觉得儿子的处理方式的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