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一润的快乐成长记分离焦虑成长 |
分类: 快乐育儿 |
图文
一进了七月,我时不时的就在想太姥姥、姥姥和哥哥一起都离开我家,儿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真怕他哭闹不止,想念成灾呀。但事实证明,我考虑多了,儿子的表现远好于我的想象。
侄子和老妈来我家住的时候儿子还没有出生,也就是说自儿子出生哥哥就一直在他的身边(除了年节)一晃,哥俩个在一起生活三年多了。他们吃喝拉撒睡几乎都在一起,儿子也觉得哥哥就应该住在我家,加上舅舅舅妈我们就是完整的一家。
三年来哥俩个有太多美好的回忆,生活中他们互相作伴,游戏中他们互相合作,遇到“侵犯”行为时他们同心协力……当然了遇到意见不合时也会大打出手,就算打闹也会增加他们的弟兄情义。
每年八月份侄子都会放假一个月,这次与以往不同,这次回去就直接升一年级了,要回到他爸妈身边不再回来住了。
4号老妈收拾东西的时候,儿子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和哥哥还有说有笑的。他们走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儿子很难过,一直皱吧个脸,看太姥姥、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哥哥都上车了,就开始眼里含泪了。车上的人和他拜拜,他都不喜理。
车栽着一大家子走了,儿子就开始嘤嘤的哭,可能怕我说他没敢放声哭。把儿子抱上楼,问他想干什么?儿子回答就想哭。告诉他,想哭就大声的哭吧。儿子这才放开嗓门哭,说实话儿子大哭,我也在流泪。侄子和我生活在一起将近五年了,这一走还真的有点闪的慌,何况是这么小的儿子呢!
哭了一会儿,儿子对我说:“妈妈我想哥哥了怎么办?”想哥哥了等哪天哥哥他们安顿好了,妈妈就带你去。“那哥哥一走我就想了怎么办?”那我们就给哥哥打电话吧!儿子露出了一丝笑容,接着就给哥哥打电话。呵呵,那时候四十分钟不到的路程他们还没有到家呢。
他们走的这一天,儿子不知道给侄子打了多少个电话。玩着玩着想起来就打,玩玩具感觉也很不在状态。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剩我和儿子了。放好桌子盛好饭菜,儿子对我说:“妈妈你拿的碗和筷子都不够,我去叫太姥姥吃饭。”傻儿子这会又忘记他们已经走了。没有叫到太姥姥,就感到儿子的失望了。
第二天,说实话我感觉自己也有点分离焦虑,就开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开始大洗。儿子也跟着我忙活,我也有意增加了陪儿子的时间,带他串门、逛街、溜河边……儿子想哥哥了不在打电话了。他问我:“妈妈你看哥哥上小企鹅(QQ)了没?你把耳机给我带上,我要和哥哥说话!”儿子带上儿子对这话筒无数次的喊“哥哥”对方没有回答(侄子根本不在线),他就自己解围说:“妈妈是不是信号不好。”
《朱家故事》这本书,儿子已经好久没听了,当时写博的时候我说过,儿子把朱家就比成我家了,朱家的两个儿子就是他和哥哥,朱爸爸就是老公,朱妈妈就是我。自己到书橱找到这本书,从昨天开始就读起来没完。每次读儿子都很进入角色,读完儿子都会说:“这本书好听!”《不能没有你》前几天儿子刚开始读,但感觉不是很感冒。自从侄子走了以后,他对这本书也有了特别的感情。《小饼干的大道理》这本书我都觉得上面的词儿子理解不了,可他就偏偏喜欢。(读《朱家故事》儿子进入角色能回忆起和哥哥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不能没有你》——儿子的生活中不愿没有哥哥;《小饼干的大道理》——知道的道理多了,儿子自然不那么焦虑了。这些都是我想的,儿子应该感觉没有这么深刻,但他的行为已经告诉我,这应该是他自我缓解分离焦虑的好办法。)我读着读着也喜欢这三本书了,感觉让我的分离焦虑找到了出口。
今天儿子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不再是张嘴就说想哥哥了,给侄子打电话感觉也很自然了,头两天打电话都撅着嘴巴。
现在看来儿子顺利度过这分离焦虑,得益于以下几点:
1:转移注意力
2:陪孩子的时间增加
3:从书中找到安慰
4:这点应该最重要,他自身的能力
哥俩个一起生活的花絮(从小到现在):
亲完弟弟的脚,被弟弟用腿夹住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