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岁4个月18天一润de快乐成长记打架受伤育儿 |
侄子从小就在我家长大,所以儿子虽然是独子,但有侄子在一起“拼养”就没有享受过独子的待遇。吃、喝是这样,就连孩子们之间处理关系的打与被打也是如此。
儿子的玩伴除了大他2岁半的侄子以外还有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大儿子5岁。他们三个在一起,我总是不放心。给他们留在房间里没有大人照看时,我都会从门缝偷偷的看一下。
刚开始他们俩“欺负”儿子我都会上前调解(主要起因是儿子捣乱,他俩不想带儿子玩)。偶尔的一次我发现,孩子们在一起有他们的处理方法,而且比我给出的解决方案要好的多。正所谓孩子们的事情要用孩子们的方法来处理。
开始每次儿子挨欺负了,解决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哭;二是向大人告状。发生的次数多了,大人们的解决办法同出一辙,孩子们也不大爱听了。后来直接告诉儿子,要想和哥哥们玩就不要哭,要是哭就别在一起玩了。从那以后儿子有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举例1:一日他们三个都在电脑前,两个大的玩双人小游戏,儿子是观众。那天他们两个忘记了给儿子留出观众席,儿子拉一下这个,拽一下那个没有给他让地方的。儿子在房间里走了一圈,可能觉得不甘心,然后就搬着板凳站到电视柜上,把主机给关了。两个孩子玩的正起劲,突然黑屏,把他们吓坏了。后来知道是儿子所为,以后他俩每次玩的时候都会很自觉的给儿子留出观众席!虽然此法电脑算是被牺牲一次,但办法非常有效。
举例2:一天我去厨房包饺子,他们三个在房间里,这次我没有嘱咐儿子别捣乱,相反我告诉邻居家的孩子和侄子要看好弟弟。听到我的指令,两个大男孩都有了哥哥的样子,玩具先让他选,儿子捣乱也让着他。忍无可忍的时候打儿子一下,儿子也不觉得委屈;儿子觉得错不在他,也会伸手打回来……打来打去之后仍高兴的在一起玩着。
儿子对哥哥们的不满每次都会“大打出手”,唯独对小他8个月的朋友家的儿子R几乎从不还手。这个与我的教育有关,平日里两个哥哥都上学,儿子在家闲着出去玩总会首选朋友家。因为R的儿子脾气较急,想要什么东西得不到总会第一时间大哭,经常把捏人、推人作为见面礼。为了不因儿子的到来让R大哭,所以每次去R家前我都会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到了他家,一定不要和他抢东西,他小,他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反正就是些不让儿子和他发生争抢的话语。
的确儿子做的不错,一般情况下都会让着他。可昨天的事情真的要我引起反思!
朋友带儿子R来我家楼下玩,儿子手里拿着根绳子,见到R来了,急忙从侄子手中夺过一头,大老远的拿着小跑着送到R的手里。两个小人在一起玩的很好,侄子不时在中间捣乱,儿子放下手中的绳子去驱赶侄子,R便乘机把两个绳头都拿在了手里。等儿子回来向他要的时候,他就是不给,R先是咬儿子没咬到,看已经夺不过儿子,便松开了一只手,儿子正准备低头捡绳子,没想到他松开的手顺势就抓向了儿子的脸。我小跑着上前都没有拦住,结果儿子受伤了,脸被挠破了一道皮。儿子因为疼哭了,R因为绳头被夺走也哭了。没想到的是把儿子哄好后,他又第一时间拿起一个绳头递给了R,继续玩着……
家人见状都责怪我是怎么看的孩子,当然更多的是心疼儿子。妹妹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说我不能这样教孩子。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前提下,无论是和谁,都应该要先做到保护好自己,你可以教他不还手去挠,但完全可以伸出手把他推开。
临睡前和儿子聊起发生的事情,问儿子还疼吗?儿子说“疼”,他还再说“妈妈我听话,我不和他打架,我不打他!”哎,看来真的是我教错了。告诉儿子,你不和他打架是对的,但你也不能让他打到你呀!
现在看来,孩子们的问题就要由孩子们自己来解决,打来打去才是硬道理。总不能让听话、懂事、忍让的孩子总受伤吧!特别提醒妈妈们的是,如果你家的孩子爱动手打人,请你每天都要检查一下孩子的指甲是否该剪短了。否则到了幼儿园,你就会面临天天被家长找上门来了。据说脸上挠破的地方是要留下亮疤的,还好我家是男孩,要不我要后悔死了!
感谢“小棒宝”推荐!育儿博客
新浪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