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执着的纪录

(2011-12-27 15:32:51)
标签:

鏂囧寲

分类: 纪录

电影《霸王别姬》里说程蝶衣演戏是“不疯魔不成活”,大概有这样一些人,要是真正迷上、爱上了什么行当,也是这个样子吧。这个样子呢,说简单一点就是“执着”,真正对某个事物执着了,也就成了“不疯魔不成活”的样子。而这个样子,会把人深深的带进那个自己深爱着的世界,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疯魔”是一种执着的境界,而这样的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它应该属于一个特别的群体。

在电视纪录片这个行当里面,我们在行走的途中,就走进了这样的世界,并且在这个世界里面就遇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人。这些沉迷在这个境界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激情和精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他们真实纪录的世界。他们从杂芜的现实中提取了故事,用纪录的手段赋予了故事灵感和思想。电视纪录片之所以这样有一种相当独特的魅力,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把他们的灵魂和思想深深的渗透到了纪录的事实本身。让这些事实有了超越本身的情感、力量和内容。而事实本身发展的未知也让这些纪录者沉溺其中,成为开启他们智慧、思想和情感的最大动力和让人痴迷的魅力。有时候真是分不清,究竟我是纪录的世界,还是纪录是我的世界?彭辉,金铁木,卢敏,张同道,在2010年人文中国论坛上,我就遇到了这四个个性、气质完全不同,但是对纪录同样疯魔的人。彭辉,纪录片《平衡》《忠贞》总编导,一个细腻,潜伏着激情的性情中人;金铁木,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玄奘之路》总编导,一个桀骜不驯充满创意的人;卢敏,《鸟巢》总编导,一个在央视创作了无数优秀纪录片,得到最苛刻的纪录先锋人物陈虻赞赏,又极度低调的人;张同道,一个意气风发的学院派教授。

他们大概就分不清,究竟我是纪录的世界,还是纪录是我的世界?我想飞翔在这个境界的人,这大概是个永远无法揭开的谜底,而且,根本也就没人愿意去揭还是不揭。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秘密。一个非常具有魅力的秘密。他们和他们纪录的故事一起给我们编织了一个纪录的魅力世界,也把我们吸引到了这里。孙剑英,彭文兰这两个沉溺在纪录境界的老师,突然的就让人想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句子。其实这是让人突生感动的几个字,在这个世上,能有几个活得这样“疯魔”的人呢?在这个境界生活的人,必然要放弃很多世俗的东西,虽然我们没有看见,又有几个人,会舍得放弃那些充满诱惑的世俗之物?对于这些沉迷于执着的人,我始终怀有很深的敬意。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字眼来说这两个老师。突然跳进脑海的六个字,我觉得正合适。

执着的纪录,是一种很辛苦又非常幸福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旁人看来,处于这个状态的人似乎不知道疲倦,精力充沛,思路敏捷,充满激情。所有的辛苦和烦恼都会在这种“疯魔”的状态中消弭。沉淀下来的是更多的智慧和思想的流金。两年前,在一次国际纪录片创作的培训班里面,我们就很难得的收到了孙剑英,彭文兰两位老师沉淀下来之后,他们关于纪录的智慧和思想的结晶。他们用三十多年“疯魔”状态下一点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纪录流金,给我们这些初入纪录门槛的年轻人,在摸爬的年代就享受到了纪录的营养,如果我们能够以同样执着的态度消化好这些难得的营养,我们肯定会少走很多弯路,更快的在纪录的领域中成长。这是两个对纪录的世界相当执着的老师,他们的执着在几天的讲述中自然的流转,让我们也在他们营造的执着中变得执着了。在2010年的人文中国论坛上,我再次遇到了孙剑英老师,执着依旧。

变得执着,真正的变得执着,是我们年轻的纪录者从单纯的喜欢变得从思考的角度去热爱,从单一的做一个节目变成纪录是人生事业的一个转变。很清晰,我们开始真正的变得执着了。就象那些老师一样。我希望有一天,在我们纪录的世界里面,多一些“不疯魔不成活”的人,少一些浮躁和喧哗,多一些思考和激情。用社会给了我们的权利,去纪录立体的生活,多变的自然,丰富的历史,精彩的动物世界……..

附:孙剑英女士,中国著名纪录片资深制作人;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西部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电影电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多个国际纪录片评委会评委;中国纪录片国际化、市场化先驱。

彭文兰女士,国际纪录片专家,供职于英国BBC。

因为做采访,我就收集了2010人文中国论坛的一些精彩语录,与执着于纪录的人共享:

金铁木:纪录片的编导、导演和编辑,或者是摄像,所有的主创人员一定要对你的拍摄对象有一种像年轻人谈恋爱的激情,那我觉得这个片子就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看的基础。

孙增田:我一直说这是当代的世界,即使是一个古代的题材也要想到,古代题材对今天有什么意义,有意义观众才能产生共鸣,有共鸣之后它才能吸收。

彭辉:我觉得纪录片好看在哪里,就在于它第一要真实,能打动人,它具有历史价值。就是过了10年、20以后你反来一看,真正能打动观众的还在于它能客观的纪录当时的社会影象,这是才是真正好看的一点。

孙剑英:设置疑问然后来回答疑问。这是一种在国内受欢迎的讲故事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能够把大家共同需求、诉求、需要的那种情感讲得非常动人,非常的感人,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惊天动地,但是温馨就足以,感动就足以,悲哀也足以。

张同道:一部作品,就是制作人跟观众进行心里拔河,谁能拔河过谁?我们经常被观众给拉到,是因为你的东西太陶醉了,你自己在陶醉的时候,观众就已经走了。人群也是各种各样的,很多人现在不看电视,尤其一些有文化品味的人,为什么不看?他就看不了那些蹦蹦跳跳,可是他又无片可看。

刘效礼:我记得我以前曾经说过,纪录片就像一个五星级酒店里面的总统套房,总统套房的开房率是很低的,一般人是住不起的。但是你没有这个总统套房,你也就评不上五星级。所以,一个台尽管可能生产有困难,可能赚不到钱,但是它是品味、品牌。如果一个台没有几部像样的纪录片,说起来,就像缺钙一样,你不能老去娱乐,你天天看娱乐,那很多家长就会说,不要看电视,看电视能够让你做一个深刻的人吗?

朱贤亮:虽然有些人说,咱们的纪录片,是一个小众的文化,但是还是要尽量做到让广大观众都喜欢。因为我们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不能老做小众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   话
后一篇:纪录的距离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