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录片不是阳春白雪1

(2011-12-27 15:18:39)
标签:

鏉傝皥

分类: 纪录

电视从一开始出现,就带有强烈的大众色彩。它的广泛的受众,它的由受众的喜好而决定的收视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目运作和经营方式,都需要与大众文化和习惯积极接轨。以电视作为载体的电视纪录片,理所当然,从一出现就具有了这种电视的大众色彩。追溯一下电视纪录片的渊源,它既非生于庙堂,亦非生于宫殿,尤其是追溯国内纪录片最初的兴起,正是因为贫民化的视觉,因为对现实生活的跟拍与反思,才让电视人品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欣喜。由此而在九十年代初掀起了中国第一次电视纪录片制作的高潮。可以这样说,这次高潮的兴起源于电视人对低层题材的开拓和挖掘。为中国的电视节目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觉领域。纪录片和纪录片载体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大众色彩,以及纪录片中包涵的,纪录片制作人所需要具备的人文思想和精神,从一开始就告诉观众:纪录片不是“阳春白雪”,而是所有电视节目中的一员,它并非电视中的另类,它的观众也并非一小层特定的人群。好的纪录片同好的电视节目一样,它的受众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事实上,纪录片要生存和发展,它也同其它节目类型一样,需要越来越高的收视率,需要市场。那种把纪录片当作纯粹的艺术,不顾收视率和市场运作规律,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孤芳自赏的运作模式在市场的冲击下,很容易失掉自己的生存之本,那时,艺术就成为奢谈和空谈。对于电视这种带有明显大众文化特点的载体来说,身在其中的纪录片人假如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艺术创作,不如兢兢业业地做好一个手工艺人,让作品中艺术的成份尽量多一些。当我们不再把纪录片当作阳春白雪来看待,它可能会在人文精神的熏染之下,在制片人和受众都以贫民化的视觉关注之下,在一片平实的土壤之上,结出越来越多诱人的果实,丰富我们的电视荧屏和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