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2017-04-14 18:24:28)分类: 工作计划、总结 |
2015年12月胡雪梅执笔并代表工作室参与高新区工作室评比汇报
高新区梁艳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11月。共有成员10名,分别是王晓燕、林文红、胡雪梅、徐丹、张蒙、何红雨、戴碧玲、冉美玲、林江蓉、张莉萍。三年来,工作室就“聚焦阅读与表达,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0名成员中成长为中层干部的3
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优秀班主任
一、我们的聚焦点
1.个性化成长
梁艳名师工作室成员都是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她们教学经验丰富,对语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课堂教学方式、学科和课型特点、教师教学个性等方面都已初见成效。因此,在工作室成立初,梁老师就说:我不希望三年以后再多10个梁艳。我们不是培养统一模式的人,我们要个性化的成长。
工作室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结合学科工作研究,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阅读与表达。
2.阅读与表达
在大多数语文课堂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老师的分析理解,学生的被动接受。崔峦老师的
纵观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的母语课程教学,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共同取向:比如日本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工作室导师梁艳在工作室组建之初,明确提出我们的研究方向——“聚焦阅读与表达的小学语文课程构建”。
工作室目标的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室的所有活动都紧紧围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二、我们的策略
(一)运用“文化浸润”策略,引领个性化课堂建构。
朱永新教授在《读书改变人生》中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工作室鼓励老师多读书、多交流。梁艳老师总是亲自为工作室成员选购各类书籍。
1.“哲学浸润”类: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
2.“学科文化浸润”类:工作室成员阅读了《陶行知教育箴言》《温如敏论语文教育》《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3.“名著与经典浸润”类:《民国语文》《面相个体的教育》《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我的教育理想》《吾国教育病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学生第一》《学校的挑战》《教师的挑战》《叩问课堂》等书籍。
有广度、有深度的阅读,让工作室成员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工作室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每次见面我们就自己在读的书进行交流、展示、反思,同时全体成员撰写读书笔记共四十余篇。这三年来我们工作室成员问得最多的是:“最近你读了吗?”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持续精彩,只有读书才能使我们成为研究性教师。
(二)运用“多把尺子淘金子”策略,分层启动、多维助推个性化课堂。
我们坚信“每一个生命都能开出自己的花”,用“多把尺子淘金子”,发现教师的长处。工作室成立初我们每位成员都上了一节研究课。在以课堂教学诊断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中,以“淘金”而非“捉虫”为目的挖掘教师的教学优势,推进个性化课堂。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发现在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的操作中老师们各有优势:张蒙老师作文指导有方法,学生写作各有特色;徐丹老师的课堂活泼幽默,学生的表达自信大方;林文红老师开发了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在活动中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胡雪梅老师善于指导学生同读一本书;何红雨老师指导学生讲故事绘声绘色;王晓燕老师带领学生读不同的书,读书方法多样,读后汇报高效。通过优势发掘,我们发现工作室成员本身就是一座金矿。
(三)运用“以长扬长炼金子”策略,引领、突破个性化课堂。
——“以优势撬动”,
一是引导教师依据教学优势建构个性化课堂特色。
工作室助力教师依托自身优势,以长扬长,发掘、放大教学优势,形成个性化课堂特色。如戴碧玲热情奔放、擅长表演,并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工作室成员助其研究低段学生特点,探索
二是开展“同课异构”“工作室联谊”等课例研究。依托阅读与表达,让老师们在课堂实践中锤炼优势,形成个性化课堂特色。2014年在芳草小学举办了全国真语文,胡雪梅老师代表工作室与和两位“全国真语文之星”——来自山东济南章丘的焦丽辉、河北师大附小的王丽华同课异构《丑石》,把字词句篇等知识落到了实处,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深入表达。听课老师为孩子们的自由表达而叹服,为梁艳名师工作室“聚焦阅读与表达”的做法和成果所折服。
2014年10月,探索小学写作教学的突围之路
2015年4月7日,梁艳名师工作室与新津王莉名师工作室联谊。我工作室学员张思思、张艳艳老师上课一节。梁淼、张艳艳、代碧玲等老师参加了诵读比赛。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对阅读与表达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助力教师承担区级以上研讨课、赛课、教材分析等任务,在“任务完成中”展示个性化课堂的探索进展。
——“与名师同行”,搭建个性化课堂的引领平台。
为发展潜力充分初显个性的教师引入专业支持力量,除了在梁老师的不定期的指导的引领下。同时,把全国各级名师请来献课、做报告。让老师们与名师同台献艺、结对发展,如工作室成员张蒙拜师贾志敏,王晓燕、徐丹拜师支玉恒,胡雪梅、林文红拜师于永正。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多次进入我们的课堂,他不只一次地说道:老师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要踏踏实实学语文,在语文课上就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让学生真阅读、真思考、真表达。是的,作为工作室成员,我们也是真学习,真成长。同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任景业老师,上海华东师大吴忠豪教授,上海教科院杨玉东博士……50多位省市及全国专家纷纷走进工作室成员的课堂,对个性化课堂实践进行了有力引领。就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指导。
在专家引领的情况下,工作室导师梁艳还总是创造机会让我们出去上课,并跟随专家到全国各地学习、交流。北京、上海、厦门、内蒙古都留下了工作室成员献课交流的足迹。“与名师同行”成为我工作室独特的校本展示、练兵平台。
——“抓突破契机”,搭建个性化课堂的突破平台。
2014年11月,依托教育部语言文字报举办的“全国真语文西南赛区说课大赛”由芳草小学主办,工作室成员王晓燕、胡雪梅、林文红上课、让老师在多维聚焦中赢得个性化课堂探索的突破性进展。
2014年4月28日上午,成都市教科院到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对高新区梁艳名师工作室进行视导,工作室展示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主题研讨活动。工作室每位成员就自己的研究和成果进行了汇报。
2015年“全国真语文”研讨活动再次在芳草小学举办。工作室成员王晓燕、林文红、胡雪梅围绕“阅读与表达”课程再次献课。听课老师这样评价:在大量阅读下的孩子们的表达是自信、灵动的。
——用“煮汤圆”策略,培育个性化课堂的实践典型。
持续发掘和培植优势,老师们先后进入探索状态,各有各的操法,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工作室不以硬性规定推动变革,而是展开渐进式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培育个性化课堂典型,工作室主要运用了“煮汤圆策略”,“哪个汤圆先浮起来就先舀哪个”,即让一部分人通过努力先“富”起来
2015年我们工作室接到市上任务,代表成都市名师工作室在厦门举办的“两岸十城市教研协作体”活动中上课一节。
接到市上任务,我们工作室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最后,根据我们研究的方向“聚焦阅读与表达”,确定了上课的内容为作文讲评课。在五次的工作室内的试讲后,工作室请到了吴忠豪教授、罗良建老师等进入我们的课堂深入指导。最后,请教科所杨霖主任来验收时,她这样说:梁艳名师工作室的课我们是放心的。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
5月31日,工作室成员到了厦门。让我们惊讶的是,和我们工作室成员胡雪梅同台上课的不是校长,就是特级,这让胡雪梅老师非常紧张。上课之前:梁老师说:把你的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只要学生被点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生精彩了,你就成功了。一定会成功的。不管哪个成员上台她总要说这句话,这就是战前吹响的号角,让我们义无反顾、自信地走上讲台。课堂上听课老师为我们引导学生的真阅读、真表达、真评价所折服。用台湾教授梁淑坤的话说:“你们的课堂以生为本,聚焦学生阅读与表达的训练,理念前沿、效果显著。会后,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罗良建老师高兴的说:“当初选你们代表成都工作室到全国上展示课,我没看走眼。”是的,这一次活动对工作室来说,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成长,而是整个工作室的成长。
三、我们的实践成果
(1)基于教师差异的个性化课堂模式。
在关注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诸多老师从个体优势出发,建构彰显个体优势的个性化课堂。下面随意简述几位老师的个性化课堂形态。
姓名 |
模式名称 |
目 |
模 |
王 晓 燕 |
听说读写大融合,个性体验展精彩 |
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追求个性化的体验与表达,在张扬个性中享受语文。 |
1.“两条线索”:一是课堂主线,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整合到教学内容和过程中,使学生在立体多维的语文能力训练中发展个性;二是课外辅线,以开放式、自主性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张扬和能力提升。
|
胡 雪 梅 |
“读写联动”语文教学模式 |
培育语文素养、激扬语文生命 |
“主题单元读写联动”课型,依据教材主题单元进行整体读写三步教学: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学词,整体感知把握内容,重在得“意”;精读课文,背诵积累语言,感悟写法,重在得“言” (略去“文体读写联动”、“课外阅读读写联动”等课型模式的描述) |
林 文 红 |
合作学习语境下的分享式教学模式 |
搭建三元对话平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交流分享的需求,促成由我到新我的转化 |
问题、思考、分享 |
我们还初步形成了其它课型:读写交流课、经典诵读课、
(2)初步建构了聚焦阅读与表达的课程体系。
年级 |
自主合作学教材 |
广泛阅读乐表达 |
社团实践新语文 |
一年级 |
游戏激趣生活识字 |
《弟子规》、
基础阅读书目 古诗背诵 |
故事会(复述能力) 童话社(阅读兴趣) |
二年级 |
家校联动自助学习 |
《笠翁对韵》、
基础阅读书目 古诗背诵 |
故事绘(简单读绘) 童话社(故事编演) |
三年级 |
小组合作互助学文
|
《唐诗三百首》 基础阅读书目20篇 阅读与三分钟演讲 |
小剧团(故事编演) 文学社(阅读创作) |
四年级 |
文体整合读写联动 |
《宋词简析》 基础阅读30篇 阅读与五分钟演讲 |
演讲团(主题演讲) 悦读会(阅读交流) 文学社(阅读创作) 话剧社(剧本编演) |
五年级 |
自主合作学教材
|
《论语》 基础阅读40篇 阅读与十分钟演讲 |
辩论社(主题辩论) 悦读会(阅读交流) 文学社(阅读创作) 话剧社(剧本编演) |
六年级 |
单元整合整体自学
|
《古文观止》 基础阅读书目50篇 阅读与百家讲台 |
辩论社(主题辩论) 悦读会(阅读交流) 文学社(阅读创作)(剧本编演) |
在这个体系运行中,我们用语文课时的三分之一学教材,三分之一安静大量阅读与演讲,剩下的三分之一让学生大量语文实践。
四、我们的成效
(一)教师乐教活教,优势彰显,实现了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发展。
——部分教师呈现教学风格。
王晓燕诉求“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的教学价值观,大胆变革语文教学,构建了“自主体验式”语文个性化教学模式。她先后应邀到上海、杭州、大连、天津等二十多个省、市、区献课或讲座。
林文红诉求“培育语文素养、激扬语文生命”教学价值,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听课的老师十余次。
胡雪梅探索的“读写联动”教学模式。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课,讲座。
张蒙彰显了
——部分教师初步形成了教学特色。
冉美玲将综合实践、主题体验、音乐欣赏、影视鉴赏、专题辩论、时事政治等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生活视野,书写真性情作文,实现了个性化表达。
(二)学生乐学活学,个性张扬。
课题研究带给学生的是大量阅读、广泛积累、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多元发展。
(三)社会影响。
成都市教育局长吕信伟非常欣赏工作室的课堂教学变革,两次来校听完我们的“阅读与演讲”课后兴奋不已,他说:教育局要把你们的实践成果面向整个大成都推广,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成为终身的阅读者,自信的表达者。
多次走进芳草小学的成都市教科院杨霖主任评价我们的做法:“把学习变成儿童的事”、“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儿童“置身其中”的价值取向,非常欣赏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表现……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听课以后鼓励我们:工作室的变革自下而上,植根于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有实践的土壤,所以很有生命力。
三年来,走进工作室导师、成员课堂听课的省市区乃至全国各地一线语文教师5000余名。《语文教学通讯》《教育科学论坛》《四川科教频道》、《教育导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10多家媒体主动报道工作室梁艳导师及其成员的课堂变革。
五、未来展望
“梁艳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已走过三年。在这三年中,我们有困惑、有成长。可喜的是我们工作室所研究的课题《聚焦阅读与表达的语文课程构建》已经于2015年在中国教育学会立项。同时,2016年5月,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将围绕工作室研究的“聚焦阅读与表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面向全国推广我们倡导的真阅读、真思考、真表达。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将继续努力,向“个性化”课堂教学的深处行走,用个性点燃梦想,用勤奋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