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者孙宇以反学术的口吻讲述了“安史之乱“后一百五十年的唐史,“有趣”、“精准”是《剩唐》最大的亮点。在传统史书上被草率概括为“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唐朝后半段历史,在作者笔下被还原成了有血有肉、通俗有趣的故事,从巅峰急转而下的大唐帝国后半生的混乱在《剩唐》中被清清楚楚地勾勒出来。读史明鉴,《剩唐》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更为凸显了此文的历史科普意义。故授予本期“小雅奖·最佳新作”。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你的专业是历史吗?为什么会想到创作《剩唐》这一系列?又为什么会把它们发表在豆瓣阅读上呢?
孙宇:只是出于不忍呐。各学科的专业书籍读起来有多枯燥,拿着又多重,不小心掉下来会把脚砸多痛,我都深有感受。要不是迁就自己的那点求知欲,我才不会去读那些名堂。而且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大多数专业词汇其实可以用生活常用的语言置换,专业概念也是可以用生活常识逐步构建的。至少在人文学科中,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并没有什么鸿沟。那些用“玩概念”的方法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设置鸿沟的人,不是学力不佳就是别有用心。所以我选择通俗的方法来讲述历史。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也喜欢这种风格。
豆瓣阅读:《剩唐》系列上架以来收获了大批读者的好评,第三部更是获得了9.8分的高分评价。我看到有读者点名希望你写一写杜牧、李商隐这些历史人物,还有读者评价你的作品是“有精神内核的电子书”。 你如何看待读者的这些评论呢?
但我确实没能满足所有读者的期待,比如爱好唐代文学的读者会觉得对很多著名的文学家着墨太少。拙著主要聚焦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的探讨,文学方面的确只能稍作虚化。杜牧、李商隐其实都有出场的,但不敢蒙骗大家,的确戏份不多。元稹因为他的人生能够反映出当时唐代政坛的真实状态,所以在第二十二章《金凤狂舞》中被我选作了主角。希望不会让喜欢文学的读者们太过失望。有机会我一定和读者好好唠一唠文学方面。
感谢读者的鼓励,也感谢读者的鞭策。拙著也收到过最低分的评价。那位读者质疑我动用了“水军”,并表示厌恶我的行文风格。“水军”当然是有的,有我的夫人、母亲和弟弟,但这点水也真是杯水车薪。至于我的行文风格,我对那些不喜欢的人表示抱歉,浪费了您的时间。但我并不打算改变。我大学专业是广告学,我系统学习过怎样在契合他人的同时表达自己。但我也相信一部想讨好所有人的影片,绝对是彻头彻尾的烂片。
孙宇:惭愧。《剩唐》是我第一次尝试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虽然读书的时候常写检讨书,工作之后又天天码字,但那些东西我可不敢厚颜无耻地说那叫“作品”。对了,微博算不算?我的微博叫做“启蒙常识”,那上面的内容都和工作无关,能算是一种自我表达吧。
当然,这一切都开始于打破刻板印象。从司马迁到陈寅恪这些史学巨擘都不可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唯有资本主导下的大众传媒能为文化发展充当这个不自觉的工具。
人们常常嘲笑附庸风雅的行为。但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算坏事,一个人要是愿意附庸风雅了,那就说明他认识到“风雅”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并愿意学习。这不是好事吗?附庸风雅也总比附庸土豪,非要弄个大金链子套在脖子上,买个大皮包子夹在咯吱窝里好吧。
一切文化的传承都是从附庸风雅开始的,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
豆瓣阅读:是否可以给那些对唐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一些书呢?
如果确实不喜欢这种轻快风格的书,又不想读《新唐书》、《旧唐书》……的话,推荐一部社科院黄正建教授的《唐代衣食住行》。读完这本书,您也能成为一位高逼格的中国中古史专家,只是腹肌的事情就算了吧。
豆瓣阅读:接下来在豆瓣阅读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豆瓣阅读小雅奖 · 第五十二期最佳新作 ·《剩唐》 孙宇
http://ww3/large/942b94fdgw1f5sdfic5afj2064094aah.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