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宇:写作的旅程中有一种彻底的自由

(2016-07-18 18:48:22)
标签:

杂谈

作者孙宇以反学术的口吻讲述了“安史之乱“后一百五十年的唐史,“有趣”、“精准”是《剩唐》最大的亮点。在传统史书上被草率概括为“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唐朝后半段历史,在作者笔下被还原成了有血有肉、通俗有趣的故事,从巅峰急转而下的大唐帝国后半生的混乱在《剩唐》中被清清楚楚地勾勒出来。读史明鉴,《剩唐》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更为凸显了此文的历史科普意义。故授予本期“小雅奖·最佳新作”。

豆瓣阅读: 请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孙宇:呃,我并不擅长介绍自己,因为迄今为止的人生都很平凡,没什么可说的。我叫孙宇,来自大巴山南麓的85后男性非文艺青年。读书时成绩一般,民办大学毕业之后在电视台工作,曾经作为驻站记者在西藏呆过两年,趁机走遍藏川青滇甘五省藏区,把青春的尾巴扔在了横断山。然后回到成都做广告传媒工作,跟我的大多数读者一样为了生活而苟且。除了自己心中那点敝帚自珍的东西,其余泛泛无奇。


豆瓣阅读:你的专业是历史吗?为什么会想到创作《剩唐》这一系列?又为什么会把它们发表在豆瓣阅读上呢?

 孙宇:没能有机会专攻历史啊,只是兴趣使然。《剩唐》这个四十六万字的长篇系列最初来自于几年前自己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好像是在读过一部赞颂开元盛世的书之后,突然问自己:后来怎么样了?我特别喜欢问这种煞风景的问题。当然没有人为我解答,就只好自己去找答案,没事就跑图书馆把《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这些大部头来回地啃。读着读着自己也就有了答案。但那时候并没有想要写出来,因为我估计没多少人愿意去看这部虐心的历史。直到我发现豆瓣阅读上有一群可能是中国最好的读者,他们有成熟的心智,冷静的反思,足够的胸襟接受我给目前的国学文化热泼下的这盆冷水时,我才敢动笔书写。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豆瓣阅读上争取机会。


 豆瓣阅读:不同于传统史书,你笔下的“剩唐”史是通俗诙谐的,读来津津有味。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语言风格来书写历史呢?

孙宇:只是出于不忍呐。各学科的专业书籍读起来有多枯燥,拿着又多重,不小心掉下来会把脚砸多痛,我都深有感受。要不是迁就自己的那点求知欲,我才不会去读那些名堂。而且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大多数专业词汇其实可以用生活常用的语言置换,专业概念也是可以用生活常识逐步构建的。至少在人文学科中,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并没有什么鸿沟。那些用“玩概念”的方法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设置鸿沟的人,不是学力不佳就是别有用心。所以我选择通俗的方法来讲述历史。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也喜欢这种风格。


豆瓣阅读:《剩唐》系列上架以来收获了大批读者的好评,第三部更是获得了9.8分的高分评价。我看到有读者点名希望你写一写杜牧、李商隐这些历史人物,还有读者评价你的作品是“有精神内核的电子书”。 你如何看待读者的这些评论呢?

 孙宇:首先真心感谢我的读者们抽空阅读拙作。这不是一句礼节性的空话,因为我也在现实生活中挣扎,我深知属于自己支配的一点时间对来说我们都是很宝贵的。我必须要让自己的作品值得起读者在自己本就不多的自由时间里不去做其他看起来可能更有趣的事情,而来审阅《剩唐》。如果我不能给出一些有精神内核的东西,就恐怕对不起读者的信任了。能收到读者这样的鼓励,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的确也有些窃喜。我的作品还算是对得起大家的。

但我确实没能满足所有读者的期待,比如爱好唐代文学的读者会觉得对很多著名的文学家着墨太少。拙著主要聚焦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的探讨,文学方面的确只能稍作虚化。杜牧、李商隐其实都有出场的,但不敢蒙骗大家,的确戏份不多。元稹因为他的人生能够反映出当时唐代政坛的真实状态,所以在第二十二章《金凤狂舞》中被我选作了主角。希望不会让喜欢文学的读者们太过失望。有机会我一定和读者好好唠一唠文学方面。

感谢读者的鼓励,也感谢读者的鞭策。拙著也收到过最低分的评价。那位读者质疑我动用了“水军”,并表示厌恶我的行文风格。“水军”当然是有的,有我的夫人、母亲和弟弟,但这点水也真是杯水车薪。至于我的行文风格,我对那些不喜欢的人表示抱歉,浪费了您的时间。但我并不打算改变。我大学专业是广告学,我系统学习过怎样在契合他人的同时表达自己。但我也相信一部想讨好所有人的影片,绝对是彻头彻尾的烂片。


 豆瓣阅读:你平时以往有尝试创作其他题材类型的作品吗?可不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孙宇:惭愧。《剩唐》是我第一次尝试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虽然读书的时候常写检讨书,工作之后又天天码字,但那些东西我可不敢厚颜无耻地说那叫“作品”。对了,微博算不算?我的微博叫做“启蒙常识”,那上面的内容都和工作无关,能算是一种自我表达吧。


 豆瓣阅读:你如何看待当前小说、影视剧对于历史的“戏说”和“改编”呢?

 孙宇:宏观地看是件好事。虽然很多小说、影视剧的戏说改编都搞得很狗血,但它总算激起了大家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哪怕这种关注有时显得非常浮夸,还是改变了大家对历史的刻板印象。这很重要,只有大多数人觉得历史不无聊,才会有更多的人对其感兴趣,这其中又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深入学习历史,其中又会有更多的人学有所成,让历史启迪未来。如果历史的意义不指向未来,那么历史的存在恐怕毫无意义。

当然,这一切都开始于打破刻板印象。从司马迁到陈寅恪这些史学巨擘都不可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唯有资本主导下的大众传媒能为文化发展充当这个不自觉的工具。

人们常常嘲笑附庸风雅的行为。但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算坏事,一个人要是愿意附庸风雅了,那就说明他认识到“风雅”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并愿意学习。这不是好事吗?附庸风雅也总比附庸土豪,非要弄个大金链子套在脖子上,买个大皮包子夹在咯吱窝里好吧。

一切文化的传承都是从附庸风雅开始的,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


豆瓣阅读:是否可以给那些对唐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一些书呢?

 孙宇:《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唐大诏令集》……我真是够了,这些东西留给我自己啃吧。真心推荐两部森林鹿女士(应该是一位女士吧,这么萌的名字?)的巨著《唐朝定居指南》和《唐朝穿越指南》,让您笑出腹肌的同时成为一个高逼格的中国中古史专家。

如果确实不喜欢这种轻快风格的书,又不想读《新唐书》、《旧唐书》……的话,推荐一部社科院黄正建教授的《唐代衣食住行》。读完这本书,您也能成为一位高逼格的中国中古史专家,只是腹肌的事情就算了吧。


豆瓣阅读:接下来在豆瓣阅读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孙宇:我看看身边的几页A4纸,那是刚刚收到的下半年工作目标,我立马想做出一个葛大爷那样的北京瘫……但是一定会有新的创作,因为在《剩唐》的写作中,我发现这个旅程里有一种彻底的自由。那很美,美到泪水掉下来……


豆瓣阅读小雅奖 · 第五十二期最佳新作 ·《剩唐》 孙宇

点击本行文字阅读作品

http://ww3/large/942b94fdgw1f5sdfic5afj2064094aah.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