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日推荐:《在方镇》
来自征文大赛非虚构组,读者评分8.8。作者古涉江,人类学硕士,喜欢写笑话但没有什么幽默细胞。在日本北海道工作了一年半,现国内百无聊赖图书编辑,不清新,不汉子,不会算命,不爱思考,不特立独行,平庸得每天只想钱。
【作品讲了啥】
2010年4月,作者作为一名人类学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来到了方镇,了解到当地“道门”的存在,于是开始对这些“道门”的叨扰历史。几个月的田野调查中,作者每日竭力寻找着新鲜感,直到疲倦地体会到了先贤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心境。在对方镇民间宗教的调查之旅当中,作者也经历了一次颇令人难忘的过渡仪式和成长旅程。
【入选理由】
这部人类学毕业生的作品详细呈现了京津一带作为民间秘密宗教团体存在的“道门”,既有人类学调查的严肃深刻,又不失真实故事的趣味性,资料翔实,质量上乘。
【作品选段】
赵师傅今年43岁,他16、17岁入会,18岁当兵,23岁退伍,回来方镇做司机,结了婚,有两个儿子。他的外表就极具“强硬”之感,问什么答什么,回答都是简短的,偶尔高兴了会多说几句。他并不避讳自己的道门身份,很快就愿意让我跟着他行动、看他如何给人看病了灾。
曾经一次,他用摩托车载着我,去给一户人家新买下的毛坯房看宅子,他上看下看,指点门窗的安排,鱼缸的位置,最后说卫生间与卧室的门颇有些不吉利——风水知识也是每个道门必备的。那时香客也问起旁边一直拿着笔记录的我,他就会说,这是北京来的学生,研究我们来的。隐约是得意的语气。
五道会算是赵家的“家传”信仰,赵师傅的父亲就在会里,他是一位身体还算壮实的和蔼的老人家,只是有些耳背。赵家有四个兄弟姊妹,大姐二姐三姐与赵师傅。但赵师傅的三个姐姐的参与度也限于做会的时候来打下手、帮帮忙这一地步,并不在会。赵师傅那两个已成年的儿子,一个在学计算机,一个已经工作了,都是非常时髦的青年,染了发戴了黑框眼镜。他们平时也来看看爷爷奶奶,但不怎么参加会里的活动。有一次正好赶上了,我问赵师傅的大儿子是否会继承父亲的衣钵,他害羞地摇摇头表示不会。
【说好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