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作家只是一个年龄段的分层,其实毫无意义。”
(2013-06-27 16:54:40)
节选自豆瓣阅读个人作者赵志明独家访谈
豆瓣阅读: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时间和地点的。作为一个毕业于南京的70后作家,你怎么看待现在被频繁提起的“70后作家群”?南京是一个文气很重的地方(比如曹寇、韩东、葛亮、朱文、楚尘等),与南京的其他作家有无交集或者互相学习?
赵志明:
70后作家只是一个年龄段的分层,其实毫无意义。这掩盖了作家的多样性和作品的多样性。比如说曹寇,他身上流露出的气息和很多70后作家非常不一样。如果70后作家都一样的秉性,那我们干脆不要去读他们的作品。我们看小说家的作品,就是要看到不一样。当然,如果70后是作为出版项目提出,或者评论家便于对一个时间段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评价,那就这样吧。
南京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城市。你提到的韩东、朱文、楚尘,他们是我的师长,他们的写作才华和对写作的立场,直到今天我也一直在消化和汲取营养。曹寇、彭飞和李黎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说在生活和写作上都气味相投,同时又自由发展,秉持自我。我们在写作上,互相激发多于互相影响;在生活上,我们更像家人,互相支持、理解和包容。
当然,在南京还有苏童、毕飞宇和叶兆言等一大帮小说家,我在初中开始就看他们的作品,肯定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此外,我更喜欢的南京作家是顾前老师,他的小说集《萎靡不振》,直到今天,仍然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小说集。里面的小说(语言和故事),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津津有味。
赵志明:
70后作家只是一个年龄段的分层,其实毫无意义。这掩盖了作家的多样性和作品的多样性。比如说曹寇,他身上流露出的气息和很多70后作家非常不一样。如果70后作家都一样的秉性,那我们干脆不要去读他们的作品。我们看小说家的作品,就是要看到不一样。当然,如果70后是作为出版项目提出,或者评论家便于对一个时间段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评价,那就这样吧。
南京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城市。你提到的韩东、朱文、楚尘,他们是我的师长,他们的写作才华和对写作的立场,直到今天我也一直在消化和汲取营养。曹寇、彭飞和李黎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说在生活和写作上都气味相投,同时又自由发展,秉持自我。我们在写作上,互相激发多于互相影响;在生活上,我们更像家人,互相支持、理解和包容。
当然,在南京还有苏童、毕飞宇和叶兆言等一大帮小说家,我在初中开始就看他们的作品,肯定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此外,我更喜欢的南京作家是顾前老师,他的小说集《萎靡不振》,直到今天,仍然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小说集。里面的小说(语言和故事),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