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果

(2022-04-08 15:06:58)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文历史
春阳照大地,草长莺飞时。
又是一个艳阳柔和之日!
   乍暖还寒时节,有此难得的晴好天气,最是让人心旷神怡、意气风发。

每天都在写自己的历史。
   或丰富多彩,或意义多多,
    或率性而为,或平庸乏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有意义的人生?
时空越千年,春雨催好诗。
   春雨滋养了万物,也滋养了心田,叫人心里萌动着无限喜悦、生机和活力。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为何如此说呢?只因为——
  首先,“经师”与“人师”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其次,相对于“经师”,“人师”难得。
  最后,理想之师是“经师”和“人师”的完美统一。师者,人之模范也。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援藏专家,一位叫钟扬的植物学家,为了为国多收集到西藏高原高地山上那些稀有的植物种子,为争取生命的有限时间,他不顾医生劝阻,带着藏族研究生们,跋山涉水、舍生忘死地到处寻找,真是感人至深。太了不起了! 他的名言是:
   种子孕育生命。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
   一颗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一个人人都在沉下心来做产品、内容,重运营的时代,才是健康的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只有勤奋的好人才能赚到钱。
   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社会规律:
   一是,人类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品”和“产品”的竞争。
   二是,人类的一切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因果联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吗?不是的,它是我们头脑建构出来的产物。这是科学哲学的范畴,展开来讲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们可以先从日常生活来讲,有一些被我们认为约定俗成的因果联系,可能是错的。有一本畅销书叫《被讨厌的勇气》,介绍阿德勒心理学,很好看。它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个人在发火,为什么呢?他很容易建立一个因果联系说:我发火,因为孩子做了错事。建立这样一个联系之后,就可以把发火的责任放到孩子身上了。
       「我不想发火,但孩子太气人了,我控制不住要发火!」
        你看,用这种说法,他的状态就是被决定的,不可控制的。但就在这时,他忽然接到孩子老师的电话,他的语气立刻就变了,变得非常温和,满脸堆笑。
        他的愤怒停下来了。直到挂了电话,他脸色一沉,接着刚才发火。
        这种场景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发火其实是收放自如的。所以,阿德勒心理学就提出,我们的反应,是可以「选择」的东西。
        这句话非常惊人,所以我再说一遍:我们的反应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东西。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认为的一些因果联系,至少在现实生活当中,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说法,一个托辞。我们经常解释一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但其实,那些叫做原因的事并不一定就会导致所谓的后果。因为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大的因素就是人,人是有自主性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自由意志,就比如刚刚的案例,我们通常认为孩子不听话是导致我们发火的原因,但老师一个电话,我们立马就能停止发火。

总感觉人越长大越不容易快乐。也许是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又或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比你更优秀,比你好看,比你更受欢迎,我们拼尽全力,依然只是一个普通人。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即使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你仍然可以喜欢自己。不要为别人而活着,要学会欣赏你的独特,虽然不完美,但那是你的生活,你的感觉。接纳自己,远比获得别人的认可更重要。

拿出一段时间来,彻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习惯,然后那个习惯就会重塑你的生活; 改变最大的难度从来不是要用脆弱的意志面对漫长的时间,而是,一个决心和随之而来的启动期; 往往,三个月就够了; 对有的人来说,太漫长了,对有的人来说太简单了

即使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你仍然可以喜欢自己。不要为别人而活着,要学会欣赏你的独特,虽然不完美,但那是你的生活,你的感觉。接纳自己,远比获得别人的认可更重要

余华在《活着》里写道: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古语有云: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
人,不能过得太闲。尤其是对于中年人来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忙碌是生命的存在感。
到了不惑之年,中年不是停滞,而是择优前进。越到中年,越不能闲。
忙碌,是治愈世间一切心病的良药。
01
闲,是福气;太闲,是灾难
人,闲一点是福气;太闲,就会变成一场灾难。
《菜根谭》中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当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内心的杂念便会悄然滋长。看着伴侣觉得像是变心,看着孩子像是学坏,看着朋友像是刻意疏远。
俗语讲:无事则生非。生活中产生的很多痛苦和抱怨,往往都是因为太闲。太闲,会毁掉一个正常人。
从前有一对夫妻,相濡以沫很多年,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是也很幸福和睦。
有一天,丈夫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妻子,说自己买彩票中了一千五百万的大奖。
两个人欣喜若狂,一夜无眠。第二天,两个人都辞掉了工作,打算从此游山玩水,不再辛苦劳作。
然而逍遥的日子过了没多久,两个人就出现了矛盾。女人闲在家里发慌,在丈夫的鼓动下,学会了打麻将。越打越大,越输越多。
两个人因为钱的事情,开始没日没夜地争吵,最后闹到离婚,曾经的幸福夫妻如今反目成仇。
有人说,废掉一个人最狠的方式,就是让他永无止境地闲着。故事中的这两人,就是因为太闲,毁掉了自己,也毁掉了家庭。
《劝民》诗云: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工作是人生中的一场修行,无事可干、不务正业的人,如果闲散下来,会滋生出很多恶习、坏毛病。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人太闲,就会胡思乱想,太懒惰,就会体弱多病。人总要让自己有点事情做,精神才不会空虚乏味,身体才不会懈怠无力。
02
人闲则生事,人忙则无事
沈从文先生说:“我的人生最怕的就是休闲,休闲会失去生活的意义。”
忙碌的生活使人精力充沛,懒散的生活让人无精打采。
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忙碌起来,还哪里有时间伤春悲秋?
忙碌,是治愈一切自怨自艾(yì)的良药。忙碌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佛光禅师门下,有一个弟子叫大智,在外游学二十年。
等他回来的时候,看见师父充满活力,就像他临走时那般年轻。他心里疑惑,问师父:“您这二十年过得怎么样呢,为什么不见您衰老?”
禅师笑了笑:“这二十年,我过得很好,每天讲学、说法、写字、画画,和你在外游学一样开心!”
第二天,弟子们还在睡梦中,禅师已经起床诵经、做早课。早课过后,紧接着为弟子们讲经说法。有闲暇时间,还要练习字画。从早忙到晚,没有一刻停歇。
大智问师父:“师父,您整日如此忙碌不觉得辛苦吗?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要让自己如此劳累呢?”
佛光禅师回答:“我每天这么忙碌,哪有时间变老呢?”
是啊,如果整天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就会感觉很充实,自然身心健康。闲不住的人,根本没时间变老。
古语有云: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忙碌是一种幸福,没时间体会苦痛;奔波是一种快乐,能真实感受生活。
60岁的严歌苓,依然是一个忙碌的“空中飞人”。每天写作6小时,每隔一天就要游泳1000米。时至今日,她仍然保持着自己优美的身材。
齐白石一生笔耕不辍,在70岁时仍然坚持每天作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89岁仍然忙碌在田间,他说杂交水稻让他没时间变老。
人不能太闲,太闲,则无所事事,易生杂念。这世上,没有比每天躺着看几小时电视更容易衰老的事了。
忙,是治愈一切心病的良药。
03
人忙心不忙,心闲人不闲
星云大师说:忙,也是一种修行。太闲,会让人产生妄想。人忙心不忙,我们心要安详。
同样是忙,有些人忙得一团纷乱,有些人却可以气定神闲。所谓:人忙心不忙,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在忙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获得自在洒脱。
很多人抱怨工作忙碌辛苦,如果只把这种忙碌当做一种压力,人就会活得很累。但是如果能将工作视为兴趣,带着激情去工作,人生就会大不相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曾经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天不亮就得去上班,办公室里的灯光又很昏暗,但是我从未厌烦过这份工作。我甚至为工作而着迷,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对于工作的热爱!”
他还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并不是我运气有多好,而是因为我如此热爱我的工作。如果视工作为乐趣,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视工作为任务,那么人生就是地狱。”
忙是法喜、忙是发心、忙是进步、忙是安住。
从“忙”当中,我们可以体会生命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忙也让我们获得许多知识,认识很多朋友,结下许多善缘。
在“忙”的同时,我们也要适时享受生活,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偶尔放慢脚步,会发现更多别样的风景。
尘世间,无数人为了金钱名利忙到心累,而那些生活的智者,却总能留一江春水细浪淘洗劳碌之身躯,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静看花开花落。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
闲是一种对生命的修复,忙是一种对生命的释放;闲能让生命更加充实,忙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四种境界
后一篇:诗歌:迎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