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控制情绪还是管理情绪

(2022-03-24 17:03:0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有篇文章提到,人生要有五种能力
一是控制情绪的能力
当一个人被情绪所控制时,所做的决定80%都是错误的。
在一场众人瞩目的赛事上,发生过这样一幕:
1965年的世界台球大赛中,世界卫冕冠军路易斯·福克斯一路高歌猛进,就差将最后一颗8号黑球打进,就能卫冕冠军。
就在这时,飞来了一只苍蝇,停在他握杆的手臂上,选手只好停下动作赶走它。
可等他再次摆好姿势时,苍蝇竟落在了那颗至关重要的黑球上。
大怒之下,他直接拿起球杆向苍蝇捅去。结果苍蝇是飞走了,他的球杆也触碰到了球,于是就轮到对手击球,对方抓住机会,一口气把自己剩下的球全打进了。
福克斯也因一时的怒火,错失了卫冕冠军的机会。
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冷静地处理好事情。
二是找准问题的能力
清晰地找到问题所在,是破局的关键。
若无法探寻到问题的根源,则如同老驴推磨,只能原地打转。
美国有一名叫汉姆的传教士,他到一个新的村庄传教。
当地村民给他配了一辆旧汽车,但车子有点毛病,一旦停下来就很难再次启动。
在路上需要停车时,汉姆就把车停在斜坡上,方便再次启动,或者有时他直接不熄火。
后来,村庄里来了一个新的传教士,汉姆自豪地把使用汽车的技巧传授给他。
新传教士一边听汉姆说,一边打开车盖检查起来。不一会儿,他用力拧了拧松动的发动机洼线,然后坐到驾驶室,一下就发动了汽车。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把问题清楚地写下来,就已经解决一半。
揪出根结,对症下药,事情方可迎刃而解。
三是懂得变通的能力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农夫住在山脚下,常常要往返市集卖羊肉和羊奶。
从他家去市集有两条路:一条在屋前,可以直通市集,但是被一块巨石挡住,十分难行;一条在屋后,曲折盘绕,要花好几个钟头才能到。
农夫决定移开屋前的巨石,可是和儿子辛辛苦苦半年,却几乎没什么进展。
有一天,儿子干活累了,坐下来休息时突然大喊:“既然移不走这块大石头,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家搬到石头的另一面呢?”
愚钝的人,遇见人生的“巨石”,一味死磕,耗时耗力,最后却事倍功半。
在路走完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到了路的尽头,而是提醒我们是时候拐弯了。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变通,明白拐弯也是一种智慧。
四是适时放弃的能力
有一个只有几分钟短片,却意味深长:
一个小男孩穿着锃亮的新皮鞋与父母一同去乘坐火车。
由于上车人潮拥挤,混乱中男孩的皮鞋被挤掉了一只。
这时,站台上的流浪儿看到了,捡起皮鞋递给男孩。但流浪儿奔跑的速度,终究赶不上火车的行驶速度。
男孩看着站台上的鞋子离自己愈来愈远,脸上浮现出失落的表情。
火车即将驶离站台,男孩突然脱下脚上的另一只鞋,用力地扔向了站台。
流浪儿上前捡起皮鞋,如获至宝,与此同时,男孩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不是每一种选择都必须要坚持,也不是每一种坚持就是正确的。
有舍才有得。放弃该放弃的,才能专心坚持该坚持的。
五是持续学习的能力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说过:终身学习是唯一能够对抗不在三十岁死去的方法。
我们自己的人生也是迭代的产物。
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动作地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就会成就你的产品以及你的人生。
今天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点位上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持续迭代。
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才代表未来。
拼到最后才发现,一定是那些能够持续学习的人才能一直笑到最后。
只要坚持学习,都能在自己的赛道人生中越跑越远。
最后,愿你我遇到问题,都能不被脾气左右、学会将心比心、处事灵活变通,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所有美好,终将如期而至。

上面提到的第一种能力是控制情绪能力。事实上,用管理情绪更准确。
生活中,常常遇上这样的情况,比如“负面情绪不是好东西”、“不应该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展现出来”、“做人不可以情绪化”、“有能力的人应该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情绪化的人是脆弱的“等等。
这种想法的核心是:“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以及“我们应该尽力去控制自己,不去体验和表达负面情绪”。
显然,这种想法的前提条件是“情绪是可以被我们所控制的”。
既然情绪是可以被控制的,于是,就会这种指导思想下,相信并按照这样的想法来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控制情绪”或者说“认为情绪是可以被控制的”、“想尽办法去控制自己,不去体验和表达负面情绪”的做法,不仅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甚至有大量数据证明,“控制情绪”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那么,对待负面情绪,这样做才是有效的?
健康心理专家认为,“控制情绪”和”管理情绪“代表着两种处理情绪的方式:
控制情绪的情况:假定情绪是坏的、情绪是可以被控制的、情绪是应该被控制的,过分强调”改变情绪“,却忽略了很多时候情绪是”有自己的生命“、情绪是需要”被接受的“。
管理情绪的情况:假定情绪并不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情绪需要我们的”引导“,同时强调“改变情绪”、“理解情绪”、“接受情绪”。显然,管理情绪往往包括:重新评估情绪、解决问题、接受情绪。
比如,在教育小孩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是“控制孩子”,这种教育方式讲的是如何用父母的绝对权力去约束、支配、操纵孩子;
另一种是“管理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放在如何基于孩子的特长与天性,去引导孩子的发展。可以去“控制”,也可以去“管理”,哪一种模式更有效呢?
总的来说,控制和管理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大量的研究也证明,“管理情绪”比“控制情绪”要有效得多,特别是改善情绪状态、以及减少精神压力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情绪管理者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