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者
(2022-03-24 11:09: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文历史 |
转:
学生要现代化
就要求老师首先实现现代化
就需要老师成为
情绪管理者
和谐关系构建者
领导者
并具备成长性思维
2035年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根本上是学生的现代化。学生要现代化,就要求老师首先实现现代化,就需老师成为情绪管理者、和谐关系构建者、领导者,并具备成长性思维。
今天已到了需重新定义教师劳动性质的时期。过去我们一直说我们是知识分子,我们是脑力劳动者。但今天,我们还敢说自己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吗?
如今,学生家长的平均学历都很高了,我们说自己是知识分子时,再用脑力劳动者来区分教师和其他行业从业者,已经不合时宜了。那么,今天我们究竟如何定义教师的劳动性质?我想说,今天教师的劳动性质,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劳动。
对教师这个行业而言,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在当下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地管理好自己的情感。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感,让这种情感适时地、恰当地发生在正确的对象身上,以影响对方的成长。这样的情感管理、情绪劳动,我们是否有培训?我们的教科书、学科门类是否有这样的设计?可以说,在这个方向上,我们还任重道远。
关于情绪管理,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有这些基本价值观指引,我们做好情绪管理才可能会有一个牢固的根基。这些基本价值观包括人性观、权责观、问题观。
首先说人性观,
如何确定人性观?事实上,每个人心里同时住着一个魔鬼和一个天使,魔鬼睡觉、个人行为就像天使;天使打盹、个人行为就像魔鬼。唤醒学生人性中天使的一面、光亮的一面,进而让学生以阳光、积极的一面来示人、服务社会,就是教育的力量。
如何让学生发扬人性中天使光辉、美好的一面,遏制人性中魔鬼的一面,就要用到教育中的一个策略——转移目光。就是说,当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劣势、不足时,不要仅仅盯着学生身上的短板和问题不放,而要立刻转移目光,要去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潜能,通过提升学生身上天使的一面,慢慢带动其人性中魔鬼的一面慢慢消失。这是教育中最最重要的策略,也是提升教育效率的一个基础。
你从一个大学生,来到学校后成为老师,可能就会面临失去很多个人权利的情况。比如,你在大学穿衣、穿鞋可以随心随性,这是时尚、张扬个性,但在学校里,校长可能会提醒你,这样穿着打扮不合适,对学生影响不好。包括你读什么书,如果放在办公桌上,学生来找你辅导时,第一时间会看到,那么你读什么书,就会影响学生。
读大学时,你看到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随意评判,但在学校,你要想,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有利于人才成长?
因此,我们知道这一点之后,随着责任、地位的提升,我们就知道我们的部分权利一定会丧失,那我们的心态就会平和,我们就会知道家长和孩子对我们要求过多,是权责观的原因。
问题观要学会什么呢?要学会与问题和平相处。这个世界,事实上是由问题组成的。如果没有问题,这个世界也不复存在。再说有问题,才会想着去解决,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随着这个时代,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及时间、条件的变化才能解决。
如果是系统中的问题,就需要优化系统,才能解决。个性化问题,还是要个别性解决。因为有些问题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需要静待花开。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防止不当的教育方法遏制孩子的天性。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喜欢撒谎、打小报告等,这些问题其实带有孩子鲜明的年龄痕迹,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定会有的,是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没长大。家长一句批评,可能就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教师和家长应该保护好。如果孩子说出超出年龄阶段的话、做出超出年龄阶段的事,那反倒是不正常的。要让孩子在自由中学会规范,在规范中是不会学会懂规矩的。
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只需要科学引导,不要一味堵。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但教师需要明白教师的价值不是通过外在评价体现。如果教师只能通过外在评价才能感受到工作的意义,那是有问题的,他始终无法进入自由的王国。自由不是追求别人的认可,如果自身的价值只有通过外在评价体系,那教师只能成为评价的奴隶。
教师是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教师的职业不仅传承过去,更是创造未来。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价值放在学生身上。我们必须从学生那反观我们的成绩,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知道教师这个岗位的意义。如果我们忘记了学生,忘记了我们对学生的责任,我们可能就会陷入迷茫、困惑的困境中。
既然教师是情绪劳动者,那么我们就要规划和管控好情绪。首先,我们要明确人有多少种情绪。人的情绪恐惧有十几种,如喜悦、悲伤、厌恶、生气等十多种。你如何管控,不生气?如何管控使你能够有更多的喜悦?这里面就有大量的学问。我给各位分享几个小小的策略,如“4X4”工作法,先吸气4秒钟,再平息4秒钟,再呼气4秒钟、再平息4秒钟,基本上那种剧烈的或者生气或者恐惧情绪就会减掉80%。
还有一个叫90秒法则,当我们正在经历压力的时候,需要90秒的时间,让大脑和身体完全“自我清洁”。包括30秒数数、30秒深呼吸、30秒的肢体的挤压,这样基本上你内心的压力就会消失。
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破坏课堂纪律,这时候你直接批评,就会加剧学生和你的对立。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制订规则,当你提醒这个学生注意遵守班级规则时,就是在教育全班学生遵守规则。这样,你也回避了和学生的一次正面冲突。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交流。
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成长性特别低,就没有能力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培养了众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人,往往都拥有成长性思维。那么教师就更应该具备成长性思维。
2017年,德勤公司一项对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年轻人离职原因的研究显示,70%的年轻人离职是因为在原有的岗位上不能继续成长,而不是因为薪水、待遇。那么,如何让我们能在工作中自我成长?
经验+反思=成长
第一是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我们好多人工作五六年,就是积累了混日子的经验,如此工作二三十年,就退休了。这就是我们不能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推翻自己,才能成长;只有不断反思,我们才能有所得、有所获。
其次,成长还要对标先进、榜样。青年老师要有所成长,就要找到一个你心目中理想的老师。特别是你身边的老师,去和他对标,甚至几个老师的优点,把它拿过来形成自己的标准就好,然后适应它。
有一个公式:Y=F(X),内归因,这是外交上著名的“我要喜欢你”工具。使自己成为自变量,我们都是X。要学会内归因,不要把自己当Y,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学生、家人、同事。我们改变,学生一定会改变。我们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想就通了,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一想就疯了。
三是,既要有思维也要形成解决方案。有一个案例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公园向警察求助找爸爸,原来父子俩玩捉迷藏游戏,爸爸为让孩子找不到自己,藏身荷花池,爸爸竟然用芦苇在水中呼吸。这也是一根筋思维,这在教育中是要不得的。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老师成为领导者
具备领导能力
管理是一个老师最重要的能力。一个老师面对的学生与家长是扁平化的,复杂多变情景对老师的领导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课堂教学不尽人意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真研究教师如何提升领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如何提升教师领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如下三种路径。
转化目标
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把目标写在白板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如果能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首先,要把目标写在白板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
二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成为评估自己学习效果的主人,课堂效果就会好很多。比如拟一道题,动物园有一只大象,鼻子受了伤,断了一截,生活很不方便,园长听说你们是专业的生物医学工程师,希望你们能帮助受伤的大象的鼻子好起来,让他能生活得好一点。
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校园里帮助他认识世界。当他对这个世界有所认知,他走向社会,他才会熟练应对很多坎坷。
主人意识
第三,让学生成为评估学习的主人。这是评估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
大心脏
曾看过一幅画,一位老师去看医生,医生说:“你的心脏,比平常人的要稍大一点,因为你是一位老师。”这里,我想说的是,过去的工作与肌肉有关,但是未来的工作,将与心脏有关,教师需要一颗“大心脏”。
情绪管理能力
和谐关系构建能力
领导能力
这些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需要用心逐渐培养的
希望每一位老师
都能成为
拥有多种能力的
新时代好老师
三个最主要的变化和挑战
欣赏、伙伴关系、开放学习
第一个要求:你要欣赏。
因为他们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所以某种意义上你反而要欣赏。你不能拿经验来评价他,如果用经验来评价,肯定就没办法对话。因为你的经验全部是在工业时代,而他的成长全部是在数字时代,所以你要学会欣赏。
如果管理者有能力去理解、欣赏、信任员工,员工就愿意跟你去做协同。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很多管理者职位越高,挑毛病的习惯越多,懂得欣赏的习惯反而在减少,这时就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协同。
第二个要求:真正地变成伙伴的关系。
绝对不能把他看成是一个普通的下属,这是我非常强调的一点。
在过去10年的调研当中,我常常问年长的管理者一个问题:一个年轻人跟你说他在这里工作三年之后就辞职,然后出去玩,玩够再回来,你要不要?
这些年长的管理者都说不要,我就跟他说你不会再招到人了。因为年轻人现在就是这么工作的,先工作几年,解决基本问题之后,就不想熬了,想去看世界,看够了再回来。
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要,你就没有年轻人了。
所以,我希望它是一个伙伴的对话。如果是伙伴,其实你就鼓励他去,学了新东西之后,再回来是有帮助的。如果一直在这里,反而是没有帮助的。所以这是第二个要求。
第三个要求:开放学习。
这对其他代际的人要求比较高。
你的经验很重要,但是你遇到的都是经验没经历过的事情。所以,你必须得开放学习,你只有开放学习的时候,才能跟得上这个时代,否则你先被时代淘汰了,就无法管理年轻人。
与年轻人共事
90前管理者需要做什么准备?
第一,让年轻人更快地理解组织。越强的个体其实理解组织会相对有难度的,但是如果你能够很好的帮他融入到组织当中,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强个体出现时,对于管理者的要求是变的,在角色上有三个变化:
布道者
强个体很重要的特征是多元化,最难的是达成共识。当你把强个体放在一起时,首先要形成共识。
对领导者来讲,你应该成为一个布道者,有能力去做价值共鸣,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是第一个角色的转换。
设计者
你要有能力去做设计,能够去设计梦想、设计制度、设计商业模式,设计对未来的想象,这是对今天领导者很强的要求。
因为强个体是可以自己去实现这些东西的,他们很有创造力,但这些创造力是不是合力,就看你怎么样做制度设计和组织设计。如果你没有能力去做组织和制度设计,你就没有办法把强个体放在一个平台上。
伙伴
强兵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弱将。你必须是一个无我领导者,即你得是伙伴,你要学会被他们管理,成为被管理者,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换。
第二,保有价值共生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各自都不可被替代,那么各自不可被替代的状态才能相互合起来产生更大的价值。这个就是你要能够互相帮助,某种意义上,对不同代际的人条件更挑战更大一些。
不可替代靠的是什么?这其实源自你在某一个领域认知的专注度、投入度,以及你对它的把握。如果你不能专注、投入,把握它,你就有可能被替代。
我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他的本意,但是“心定”的禅语倒是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人不能够了无欲望,只是如果不能够“心定”,的确没有意义而言。
“山径渐高,黄昏渐冷”,所有这些感受,其实是“心”的感受而已,境由心造确也如此。所以与他坐在西湖苑的椅中,望着没有水的西湖,想象那一湖的荡漾,倾听着朋友的心声,实在是恬意。
不自觉的想起花来,想起花的神韵。喜欢单纯厚重的花:如百合、马蹄莲、白玉兰、白玫瑰、墨兰。很多诗文赞美荷花的高洁,牡丹的富贵,菊花的清雅,自己却独爱百合的包容,马蹄莲的孤僻,白玉兰的沁香,白玫瑰的典致,墨兰的幽逸。
一束百合、一枝马蹄莲、三朵白玉兰、两片白玫瑰、半缕兰香,该是怎样的宁静和悠逸。才发觉自己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我并不需要满园春色,也不需要半枝红杏,一片嫩白,就是一块明矾,倒影在水中,便是一池的爱意溢淌而出了。花是诗,是神,是气,是宇宙......
一部《诗经》是从一条荇菜参差水鸟合唱的水湄开始的,真的不能够想象,没有水,没有草,没有花,没有古典的爱情,怎么会有生活的意义。真的不敢想,担心想了会让人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那该是“禅”的境界,“心定”又如何定得了,看来自己仍在俗世,无法超俗。
还一向喜欢树,特别是相思树,不为那名字而是为那满树细腻得小叶子。一看到那叶子就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得句子来。第二个喜欢得是杨树。三月春风飘絮得时节,满目轻柔,人在烟海中,有种仙气迫人得味道,恍恍然春已回到大地,感觉真好!
在北师大读书的时候,宿舍的窗对出去是两排高大的银杏,秋天就像是神奇的画家,一瞬间涂上金黄,每一片叶子犹如一张小小的扇子,收敛了多少柔情,又蕴藏了多少期许,夹了许多杏叶在书里,想把这金秋收在身边。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还是很贪心,秋色又岂是一个人可以独享,又怎可尽收手中,秋的果实是春的润浸,夏的灿烂,想信手拾来的,不会是真的金秋,真的秋已深深的烙在冬的怀抱里,等待春的发芽和夏的浇灌......
真的好奇怪,自己常常会胡思乱想,常常会“见意思千”,许是生活本身给了我很多,一如这秋叶,可以收在身边,实人之幸也。
很喜欢古书读时的气势和感受,中学时得益于语文老师的偏爱,每天背诵古文散文,现在已经还回老师还得差不多了,但是自己还是会偶尔在看现代文字疲劳的时候,翻几句出来念念,让紧张的节奏松弛下来。
记得清朝人赵之谦曾梦见自己进入一片鹤山,在梦中,他仰望满天鹤翅,而且非常清楚地记得有一千九百二十九只,正是在一霎那间,他醒了,忽然,他急急地打开书箧,把所有的藏书和自己的作品一一列好,编列了一套“仰视一千九百二十九只鹤斋丛书”。
忽然,他了解,鹤是能飞的书,而书是能隐的鹤。曾经,他的书只是连篇累牍沉重的宋版或什么版,但梦醒时,满室皆鹤,他才发现每一个人自有他的鹤山供鹤展翅,自有他的寒塘能渡鹤影。知识在一梦之余已化为生为智慧,这是怎样的一个梦,望着自己的书柜,也满目鹤影来......
有时很怀疑自己能否适应这个“变是唯一不变的法则”的世界,羡慕能够从容,佩服能够安然。知道这是功底,是修炼。对我是可望不可及。“村落则以秃帚,若麻秸。竹枝,燃火炬,缚长竿之杪,以照田,烂然遍野,以祈丝谷”,范成大的直书,是我想要的境界。
多年前到九寨沟,躺在黄龙寺下大草地上,看白云游荡,空旷中有踏蹄声声,伴着草香和灿灿的小野花,所有的生活意义便展现了出来:可以接近自然,接近本心,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后一篇:是控制情绪还是管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