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阶段
(2022-03-13 16:48: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文历史 |
转:
某老板去工厂视察,有员工大声问:“为什么累的是我,受益的却是你?”
回答,我们之间有三个区别:
第一,在创业与就业。我创建公司,赌上了全部家当,而你寄份履历就来上班,不开心随时走人。
第二,在选择与被选择。我不断创新,而你只是选择做份内的工作。
第三,在于责任的轻和重。我每天都在思考公司如何发展,而你只要想什么时候能休息,加班有没有补助。
归根结底,区别在于老板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未来发展的,而员工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眼前利益的。二者的区别,就是战略思维方式的区别。
人生可以分四个阶段。
童年时期,我们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有很强的不连续性;青年时期,大家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有很好的发展方向,有很多选择,但是你不知道选哪个,也就是说你的发展方向不确定性很高,不连续性低;等到了中年时期,因为有家庭、事业、工作各种的压力,就会面临一些问题:你的发展方向基本确定,但是路径不连续;等到了老年时期,因为老年人特别注重自己的健康,我们的发展路径是连续的,方向也是确定的。
企业的发展正如人生一样,在经历创业、发展、扩张、转型的四个阶段时,应该在不确定中找确定性,从不连续性中找连续性。在创业阶段,企业需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把别人做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就能够让用户体验简单,有更高的性价比。在发展阶段,就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在扩张阶段,就需要重复的事情认真做,需要不断的挖潜,把可能的效益做出来。在转型阶段,就需要认真的事情创新做,因为时间长了做的太认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可能就被别人颠覆掉了
这样的一个框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企业的复杂性。企业的战略,在现代这个复杂社会里面其实讲这是一个“变”态发展,“变”态演化,不断在变,方向不确定,路径也不连续。
选择是否正确,就可能造成诺基亚和苹果的差别。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确定中间找到确定性,在不连续中间找到连续性。所以我把这个想法变成了一个企业管理的战略理论——共演战略,“共”就是“共同”,就是很多要素放在一起,强调系统性。“演”就是“演化”,我们说其实不是进化,而是演化,万物在演化。万物在共演,我们要和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同事,自己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演化。
也许这才是应对这个复杂世界的最好方式。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得考虑自己的战略问题。未来,即使在工作中,我们普通人也要考虑越来越多的战略问题。所以,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经理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人人都要有战略思维。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企业如何“活下去”“长起来”“传下去”“活下去”的问题,路江涌老师通过对阿里、华为等200+本土企业案例基础上,总结出了这套战略思维体系,赶快点击下方图片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