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元:心平气和
(2021-07-21 17:19: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叶德元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用角色、活动、真实、陪伴、等待这5个关键词的讲解,诠释了他怎样心平气和地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他认为,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育是幸福的。
心平气和
要会"装"
一天晚上,他突然接到一个母亲的电话,说:自己的儿子和父亲闹矛盾了,去房间里拿了一把刀。可最后,孩子还是放下刀,夺门而去,母亲打电话告诉给叶老师:孩子离家出走了。劝过家长后,刚放下电话,就接到了这个孩子的电话:老师,我出来散步,能不能到你家坐会?
接到电话,我就知道,我要会"装",而且还要装的真。学生到他家后,他就和孩子一起聊天,聊了很多,聊了很晚,可叶老师始终没有提一句这个学生和他父亲的事,就开导引导。后来,到十二点了,学生还没有要走的意思,于是,在他要留这个学生住宿的时候,孩子突然说:我该回家了,出来散步太晚了,我家妹妹还小,我要回去了。叶老师送学生回了家,这期间,曾偷偷的给孩子母亲发信息说:孩子回去了,要会装,权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就这样,他缘于学生的信任就化解了一场家庭矛盾。叶老师说:有时候"装"也是一种智慧。他说:我们经常研究这方法、那方法的,与其耗费精力研究方法不如研究人,研究你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碰到大事,要保持心平气和,才能冷静思考问题。
被别人当风景
曾有一个孩子家长,是个四川某电视栏目的特约心理咨询专家,他用自己对学生的诚心,爱心征服了这位母亲。再一次旅行中这位母亲这样说:有一种旅行是看风景,有一种旅行是看人。我看你们就够了。其实,这是一种高度认可,能被别人当做风景是一种荣耀。
自己当父亲的经历
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叶老师说:曾被医生告知自己做不了父亲。他内心悲伤、痛苦,为什么上天不垂怜他呢?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声宣告:以后,再也不会指责哪位家长:"你太溺爱你的孩子。"以后的若干年,自己真的再也不说这话了。
事情是这样的:自己上课习惯带着手机进教室,但是只要上课时从来不接电话。可今天,他告诉学生:我必须接电话,因为他老婆今天去产检了。果然,电话真的响了,他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他多么希望这个电话没有响。这通电话是他的老婆打来的,医生说他老婆要保胎。叶老师,放下电话,只对学生说了一句:我的老婆需要我。就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教室。他说:那一刻是他人生中最平静的时刻。到了中午放学时间,校长发现他不在学校里,给他电话:他说老婆在医院里保胎呢?
"多久才能到校呢?""母子平安",他只说了四个字。最后,直到他回到学校前校长再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这是理解,也是支持,更是信任。
当妻子保胎一周后,被告知要剖腹产时,他说:我以为不就是个小手术,也就十分钟的事,谁知他却等了五个小时。他看到医生护士进进出出、还有几个科室的医生会诊,他心里明白到底是什么状况,内心哭过千遍万遍,还要在四个老人面前强装没事发生。此刻,他知道了孩子对一个家庭是多么重要。所以,以后再也不说家长溺爱孩子了,因为自己不知道别人的孩子经历了什么。世上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
真实
讲到自己五年中设计过班级,学校的大大小小共300多场活动,讲到了自己和学生一起过愚人节被学生整。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己。他每天更新博客,13年来,从不间断。因为他认为他不仅是在记录班级,记录学生,重要的是他在记录"孝心"。和父母相隔几百里,每天看他的博客成了父母的必修课。(叶老的窝,新浪博客。《幸福一班》)
陪伴
陪伴学生。曾经一个老校长的两句话话让他刻骨铭心:你想当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做的每一件事对你做什么样的老师有没有帮助?
活的简单。1.别让他再让公开课了,他就像个神经病一样?2.九年过去了,你要不要给这班孩子道个歉?3.陪孩子,陪学生。不活在别人眼中,不为名利所累。
如何幸福?
一、幸福取决于心态。
以平和的心态,静待花开!
要有幸福感,就应该有热爱生活的心态,就应该有积极阳光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从心态开始,优秀也是从心态开始;你想拥有幸福才可能幸福,你想要变得优秀才可能优秀。当有抱怨和困惑的时候,换一种心态来看待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生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教好,如果都教好了,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没有坏人了,警察、监狱都可以不存在了。当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要能够问心无愧,也就释然了。我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个十全九美就已经很幸福了。不要要求太多,应该是生活获得幸福感的好法则。
二、自我成长中获取幸福。
能够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就会有幸福感。工作上的进步,精神领域的进步都可以给我一种幸福。我很赞同工作生活化,工作就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上的幸福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幸福。
阅读可以让人成长。我发现每次接触到教师成长方面的问题时,都会有读书这个途径。我的很多同事都已经有阅读的习惯了,我也有这个习惯,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阅读让我增加好多的知识,阅读可以引发我好多的思考,指导我好多优秀的方法。阅读让我的生活有了宽度和深度,让我的精神世界被美好和充实所占领。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阅读可以提升素质修养。专业书籍的阅读提升自己更明显。读的东西多了,真的会有那种“你说的,我已经先一步就领会了”的感觉。思考可以让人成长。黎志新说,思考让她远离平庸。思考实际就在锻炼脑子,锻炼思维。在平常的教学,班级管理,或是生活中加入思考。思考就会去寻找答案,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比如教学反思,比如对班级现象的思考,比如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比如对他人获得成功方法的思考、、、、、我认为思考就是一个自己找问题自己回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有收获,就有成长。写作是一种成长途径。几位作报告的老师,他们写得非常好,写作实际就包含了思考,并且让思考更加的完善和严密。思考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又来促进思考。关于写作,平常我也是懒于动笔,总觉得写不好,我觉得我们不是要求要写得怎么好怎么华丽,而是如实记录就可以了。只要你愿意写,可以写的东西肯定是多的。
在实践中成长。做为一线的教师、班主任,我们有无数的实践机会。我们有大量的资源。在实践中如果可以注重实效性,而不是去弄花架子,做表面功夫,那么就有成长,或许这种成长更深刻。做报告的几位老师都是从事着一线教学工作,每个方法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试着去使用,体会成长的快乐幸福。
三、认识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很重要。
认识学生,读懂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么才能读懂学生的心呢?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总结为以下。
1、用尊重、爱心、宽容、豁达走近学生。尊重学生是读懂学生的前提。教育需要爱,教师对学生有了爱,这种职业性的爱让教师愿意去探索学生的心理,愿意去奉献自己的时间和智慧。在认识学生,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很可能会一次一次的受到委屈、怨恨,甚至遭受恶言恶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多一份宽容和豁达。
2、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对症下药。现在学生的心理脆弱又敏感,我们要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他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从需要的满足或者需要的正确引导上去认识,读懂他们。
3、懂得学生的情绪表达。人的行为受情绪的支配,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行为去读懂他们的情绪。人有情绪很正常,做为教师要去着磨学生的情绪表达的内容。
4、欣赏学生。老师需要学生尊敬崇拜,学生就需要老师去欣赏。古典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与他的学生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的演唱者席琳迪翁相互凝视的眼神让我读懂,尊敬与欣赏的魅力。只有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学生,才有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从而读懂学生。
总之一句话,只有了解了、懂得了学生,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才知道对沙漠中那个人而言水合食物是最重要的,没有水与食物其他的一切都进入不了他的心里。
前一篇:姚瑜洁谈沟通